浙江日报:高山海岛,感悟信仰力量 浙江“双百双进”活动一周年回顾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当代中国青年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去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启动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暨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简称“双百双进”活动)。一年来,3万多支实践团队,40余万大学生奔走于之江大地,足迹遍布1118个乡镇(街道),服务群众157万人次,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之责。
高山海岛,感悟信仰力量
“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我们垦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每时每刻心中燃烧理想的火焰,我们把美好的青春奉献,把荒岛变成乐园……”当已逾古稀的老垦荒人共同唱响这首《大陈岛垦荒队员之歌》,23岁的朱秀之感受到难以言说的震撼。
一个甲子,他们为何将大好年华付予孤岛,甘愿与海风为伴?带着疑问,她和51名温州医科大学同学登上了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岛。
7月的海岛,烈日灼心。实践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岛上20多户垦荒者,艰苦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89岁的徐定寿老人是第二批从温州奔赴大陈岛的垦荒队员。60年前,他和妻子搁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漂洋过海。“当时条件很艰苦,冬天冰柱挂起来一米多长,岛上没米没油……”老人向大家讲述着当年垦荒的艰辛。
60年坚守孤岛,徐定寿从未后悔,“我们共产党员应当冲在建设祖国的一线,无怨无悔。”答案,似乎再“简单”不过,言语间蕴含的是信仰的力量。
实践队员们也用特别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敬仰。陆岛交通不便,岛民就医意识薄弱,队员开设中医康复馆、环岛急救课堂,免费发放药品,甚至将B超高频探头运到岛上,解决群众甲状腺诊断难题。
历时4天,人均步行9万余步,队员们接受着信仰洗礼,也感受着大陈岛的巨变。“这是我3年以来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实践,原本是打算去践行医疗垦荒的,一路下来,发现自己接受了精神垦荒。”朱秀之说。
同样在这座海岛,中国美术学院“齐心服务G20·两美浙江我践行”社会实践团,在这里开展文明有礼浙江人主题墙绘、两美浙江作品采风创作等活动,带动了众多美术爱好者和参观者。队员们用手中的画笔为海岛再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信仰,因坚守而得以传承。天目山脚下,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践团队记录下60年前,从原淳安港口镇等地来到天目山镇的第一代移民创业史,并从中发掘散落在山野间的传世家训。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一段段弥足珍贵的家训,让队员们领悟到最朴素的哲理和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一步一履,触摸时代脉搏
一年前,“五水共治”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大四学生王永康的心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研读农业水利专业,几乎每天都与水打交道,但治水的缘起和背后的艰辛,他知之甚少。
王永康和全校18个团队、200多名同学以“观三化,寻最美河流·走基层,看治水艰辛”为主题,投入到“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他的日记里,“跟着河长去巡河” 是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经历。
杭州江干区笕桥港,一条曾如洗墨池般的黑臭河,历经整治,再现水清岸绿。巡河途中,河长告诉队员们,“五水共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清淤、拆违、截污纳管、种植绿化、美化河岸……一条不长的河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见到成效。
队员们提取笕桥港的水样带到实验室,测试色度、PH值、金属元素含量等,见微知著,透过实打实的数据,大家直观看到“五水共治”下取得的治水成果,更深刻感受到治水背后的不易。
“作为一名水利人,投身治水责无旁贷,我们理应身体力行地加入节水、护水、爱水的队伍中”……200多名队员在实践总结中写下青春誓言。
不做象牙塔里的花朵,要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砥砺精神,触摸时代脉搏,已成为浙江有志青年的共识。
在宁波,浙江大学实践队深入“双百双进”活动结对地余姚市开展果蔬、花木产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11篇,开发、优化喷涂机器人等产品3项,以青年的视角和努力助推当地发展。
今年盛夏,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来临之际,“双百双进”活动创新性地延伸出“家燕归巢”专项活动,全省各所高校积极发动大学生到生源地乡镇、街道团委报到,在各乡镇、街道团委的统一组织下以就近就便原则开展集中式、常态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护航G20”奉献青春力量。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补充了基层工作力量,还为地方人才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双百双进”实现了县(市、区)、乡镇、街道全覆盖。
不负青春, 践行青年之责
无论身处任何时代,历史的书写从未离开过青年“担当的责任”,借助“双百双进”这一活动载体,抽象的“责任”“家国使命”被具化到每一个年轻人心中。
今年暑期,衢州学院实践团队将关注的视角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抗战时期细菌战受害者。
历时10天,遍访江山、衢江两地的80余人,队员们在送去温暖和关爱的同时,更用文字史实、图片、视频、音频和手模等方式记录他们受害遭遇,并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个人资料档案。
战争结束了,但他们的“战争”还在继续,队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受害者提供帮扶、治疗和维权的证据。
一位队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除了应该继承这个民族的光辉成就,更应该铭记这个民族的屈辱回忆。我们以自身为实践者,亲自去记录当年细菌战所遗留下来的罪证,用亲身经历去呼吁当代青年做时代“承前启后”的桥梁。
在开化县,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星空”实践队,将教育的“桥梁”搭到乡村。他们利用专业优势,采用“1+1+1”模式:一位志愿者结对一位留守儿童和一位老人,开发特色课程,为那里的老人与孩子送去了温暖的关爱教育。
在绍兴,浙江工业大学“一路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以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为主题,开展“双百双进”实践活动。队员们为上百名留守儿童带去科技小制作、魅力艺术、科技讲堂,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在兰亭镇、钱清镇、安昌镇,实践队开展了文艺巡回演出,累计20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深入到实践中,走入到群众中,服务人民、了解国情、积极奉献,用火热的生活来淬炼火热的青春,这曾是属于一个时代青年的青春印记。如今,经济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但青春激情并未褪色,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矢志不渝地跟党走,是有志青年共同肩负的时代责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双百双进”,是青年在成长之路上与自己的对话,更是与时代的对话。此间,青春正飞扬。
《浙江日报》2016年11月29日 6版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11/29/content_302172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