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三重指向与历史性自觉

01.06.2019  10:13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召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刊文指出: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有三重指向:(1)揭示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2)批判“经济学家们”的拜物教观念,(3)剖析“物的依赖性”的生存境遇。拜物教性质是一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所导致的神秘性质,其“形成机理”在于“社会关系的物化”“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当事人的独立化”。拜物教观念是一种独特的“错认”:把物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形式规定性”理解为物的自然属性;它既非人们对于商品、货币和资本的“膜拜”,又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派的“物恋”。只要在“发达的交换制度”中,只要社会财富主要地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物的依赖性”就是“商品世界”中人们无法摆脱的生存境遇。商品、货币、资本都是具有历史暂时性的社会存在,“物的依赖性”是一种暂时的、而非永恒的生存境遇——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中内蕴着他的历史性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