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请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

25.06.2015  11:50

  剪纸少年们的未来在哪里,马云说

  请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

  在乡镇中学教书十几年的吕老师:

  为什么不能好好保护他们的兴趣

  吕老师是宁波象山一个乡镇中学的老师,由于招生生源外流等原因,留在他们中学的学生基础都要差一点。

  他教的班级40多个学生,每年能考上普高的大约只有五分之一,今年也是如此,一共只有8个学生考上普高。

  但吕老师眼中,从不认为这些学生是差生,他始终坚信,进不了普高,考不上大学,但只要有一技之长,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我是一个体制内的老师,平时教学中,我当然要求我的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考上高中。考不上高中也要考上职高,有一技之长。

  但我的内心却有些叛逆:为什么一定要每个孩子都考上高中、考上普高?读书是唯一出路吗?

  我的家境并不是很好,读书时,我曾几次想辍学,去闯荡。但是我不够勇敢,最终还是考了师范,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我10多年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读书有时真不是只要努力了就能读好,有些孩子不适合读书,并不是他们脑子笨,只是他的兴趣不在这里。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保护他们的兴趣,教育不就提倡因材施教吗?

  当然,这很不容易,首先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没转过来。其次,对于老师来说,多少孩子考上重高、普高,仍然是考核他们工作最重要的标准。

  本报记者王丹静

  从事中等职业教育30年的郑校长:

  请不要叫他们“问题少年”

  郑效其是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校长,他在这一行已干了30年。像剪纸少年君钦这样的孩子,他说他见得太多了。

  昨天,他再三强调,千万不要把君钦这样的孩子称作“问题少年”。就算他们文化课成绩不好,但那也只能说明他们的兴趣点在其他方面。

  我们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接收的,几乎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孩子。他们文化课不好,或者说不擅长考试。很多人因此看他们眼光不大一样,觉得他们是不要读书的,是问题少年。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我曾在学校里碰到这么一个学生,他的文化课成绩很不理想。但有次学校艺术节办收藏展,他把收藏的全部周华健的CD都搬来了。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觉得他很厉害。他因此得了个一等奖。可能是受到了认可,收藏展过后,他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要求上进了,努力念书了,文化课的成绩也变好了。

  所以,他们不是问题少年,就算成绩不好,也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他们的兴趣点在别的方面。

  比如剪纸少年君钦,我们要做的就是扬其之长,在艺术方面给他更专业的指导,这才是最适合他的道路。

  毕竟,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报记者冯怡

(本文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