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1997年6月30日17时许,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坐的两架国航波音747专机徐徐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江泽民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满面笑容走出机舱,频频挥手向前来欢迎的人们致意。
江泽民走下舷梯的最后一级时,他看起来有些迟疑,仿佛在品味回归的那一刻。随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迈着雄健的步伐沿着红地毯向欢迎的人群走过去。欢迎的人们有的手持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有的手持鲜花,热烈鼓掌,欢腾雀跃地喊着:“热烈欢迎!热烈欢迎!”
当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缔造者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也成了欢迎队伍关注的主要对象。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早早就叫人找来一张香港地图,看了一遍又一遍,并说:“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大喜事。我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
“替小平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带着邓小平未了的夙愿,与他几十年风雨相伴的卓琳来到了香港,她说:“能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是小平同志生前多次表达过的一个心愿。今天,我们能够代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当晚8时,江泽民和李鹏在下榻的香港海逸酒店会见了前来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一见面,江泽民高兴地对布莱尔说:“李鹏总理和我本人很高兴与你在香港交接这一历史性时刻见面。”布莱尔说:“今夜对于中国、英国和香港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随着两国关系中旧的一章的终结,我们可以掀开新的一页,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新的起点,今后的香港也应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桥梁。”江泽民说:“随着香港问题的解决,工党政府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应该说没有什么包袱。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我们应该而且能够揭开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布莱尔对此表示赞同。
时间悄悄流逝,香港回归的时刻一步步临近。23时05分,江泽民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会见了前来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这是香港政权交接前,中英双方政要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见。安排这次会面时,双方在礼宾安排上出现了一段微妙的插曲。英方强调此次会见是在香港交接仪式前进行的,因此查尔斯王子应该是主人。中方对此当然不能接受,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自己国家的土地香港反成了客人?为了既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原则,又适当顾及英方面子,避免在香港政权交接的最后时刻因宾主之争产生不必要的纠葛,双方最后做出了淡化宾主角色的处理,安排江泽民和查尔斯王子同时分别从两个不同的门进入会见厅,然后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交谈。这种独特的礼宾安排,巧妙地化解了分歧,使香港政权交接前这场不同寻常的会见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查尔斯王子在日记中记述这一段经历时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日记写道:“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拗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衷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升降旗1秒之差的背后有较量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
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5楼大会堂灯火辉煌。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中、英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包括800多名各国政要在内的4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
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色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
23时42分,举世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正式开始。中、英两国仪仗队礼号手吹响礼号。
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刷地施举枪礼。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词。他的讲话声音低沉,缓慢而有节奏。他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将从此交还给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拥有其明显的特征,继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国际伙伴。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对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保证香港继续她的生活方式。对英国来说,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中英联合声明》。”
双方领导人的讲稿事先通过外交途径交换过。我方收到的查尔斯王子的讲稿,有些原则性的提法违背历史事实和《中英联合声明》精神,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当时一方面向英方正式提出交涉,同时对时任主席江泽民的讲话作相应的修改。例如,原稿“香港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改为“香港将从此交还给中国”。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在升降旗问题上,英方曾坚持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1秒钟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1秒,即在7月1日零时零分1秒才开始升中国国旗和演奏中国国歌。中方对此断然拒绝。1秒之差,不只是时间概念,而是关乎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这时,距1997年7月1日零时只差近10秒,全场一片肃穆,安静得似乎连呼吸也冻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于建芳全神贯注地听着读秒报时,55、56、57,当听到58秒时,他果断地举起指挥棒,拍落乐起之时正是1997年7月1日零点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准时奏响了新纪元的序曲。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几千双眼睛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紫荆区旗行注目礼。
零时零分46秒,两面鲜艳的旗帜升到旗杆的顶端,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束了最后一个音符。
此刻,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在会场久久激荡。人们在为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欣喜,在为全世界中华儿女的盛大节日而欢庆。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末代港督黯然离去 炎黄子孙心潮澎湃
卓琳(前排左)与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中国代表团女成员合影
零时3分,江泽民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已在香港庄严升起。此时此刻,世界各国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
这一庄严宣告在会展中心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全世界。
掌声中,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主席台中国政府代表团坐席上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人身上。她就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历史会铭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立者邓小平。正是他,在15年前,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的坚定信念;正是他,以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开创了历史之先河,把“一国两制”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讲:“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呢!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他要踏上这块祖国的土地。他说,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站1分钟也好。到那时,他将是93岁的高龄。我们全家人都相信,也要全力以赴努力,确保他实现这一愿望。”然而,一代伟人邓小平带着遗憾走了,他没有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在距离回归只有4个多月的日子里离开了我们。
政权交接仪式上,中英两国领导人走到主席台前,握手合影。摄像机镜头转动,照相机快门频响,记录下这个永恒的历史瞬间。
凌晨零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零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和驻港英军司令邓守仁等英方代表团人员,乘即将退役的英国皇家“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在中方官员的目送中渐渐消失在细雨蒙蒙的南海夜幕中,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
2005年,彭定康接受中国记者采访谈及对香港的感情时这样说:“在香港生活的5年,让我学会从亚洲的角度审视欧洲,改变了我的政治观和学术观。……我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烈的热情,我爱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化。尽管曾经存在分歧和不尊重,我仍真诚地希望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
凌晨1时30分,雄壮、激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7楼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隆重举行。
上午9时,在警察总部,控制中心的电脑屏幕不停地显示6大警区的情况,工作有条不紊。正在巡逻的警察,警察佩戴的紫荆花徽章、徽扣,令人耳目一新。位于新界流浮山警署的雷达,依然在不停地旋转,佩戴特区新警徽的水警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屏幕扫描,注视着后海湾航行的船只。水警轮挂着鲜艳的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旗,巡逻在外伶仃岛海域。香港18万公务员人心安定,继续留任服务广大港人,这不能不说是香港平稳过渡时期的精彩一笔……
彭定康坐车离开港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