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农产品碳标签在临安区面世

13.07.2021  16:18

  继天目“”数字大脑发布之后,临安低碳建设又有新成果。近日,首张农产品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发布。

  作为国内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临安对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追求素来敏感而先锋:先是发布了天目“临碳”数字大脑,宣布太湖源镇和湍口镇分别创建“低碳”小镇和“零碳”小镇实践区。近日,又在太湖源镇发布了“天目水果笋”碳标签。

  什么是碳标签?所谓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推广低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把商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的商品,大家一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一己之力。

  为什么把碳标签附着在“天目水果笋”身上,而不是别的农产品?说起来,这还与临安雷笋产业的二次振兴有关。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临安笋农发明了砻糠、秕谷覆盖技术,让雷笋“早产”、多产,雷竹产业就在临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继山核桃之后的临安第二棵“摇钱树”,并以超过50万亩的种植规模,成就了临安“江南最大菜竹园”的美誉。

  然而,毋庸讳言。历经多年的持续耕种,竹林退化问题在临安日渐显现,雷笋效益逐年下降,菜竹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呈现日渐式微之态。

  站在十字路口,太湖源镇雷笋产业的领军人物、种植大户林汉良选择了坚守和创新。历经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林汉良成功找到了退化竹林的改造良方,即通过对退化竹林实施“一地一测、一地一策”的测土配方改造,让退化的竹林恢复肥力和生机,并引育优质雷笋,施以独家配制的混合有机肥,成功培育出甘甜爽脆、可去壳生吃的“天目水果笋”。

  这种菜竹新品不光口感上佳,还是“固碳高手”。根据权威机构测定,“天目水果笋”碳排放值为-45.53g/kg,按目前产量推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13.91吨,是众多农产品中固碳效益最高的农产品。因此,被授予碳标签。

  林汉良道出了“天目水果笋”成为“固碳高手”的秘籍所在:“是因为我们给天目水果笋施了一款叫聚碳酶的独家配方肥料。它最神奇的功效就是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供水果笋吸收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水果笋摆脱了对传统化肥的依赖,还能健康生长。

  太湖源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创建低碳小镇实践区的具体行动之一,未来几年,该镇将持续加大“天目水果笋”的种植推广力度,力争今年年底前增加到5000亩,未来三年扩展到3万亩左右。

  据相关专家介绍,“天目水果笋”碳标签是迄今为止我国首张农产品领域的碳标签。结合数字公证技术,生成数字化证书,并且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查看相关信息,对“天目水果笋”的低碳环保经营实施全程溯源,进行碳足迹分析评估。引导更多的雷竹经营户共同参与低碳建设,塑造并提升临安雷笋产品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

(临安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