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浙江新市“食色”风情:酒香“羊”味沁入如画古镇
中新网湖州10月12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陈洁)天高秋风起,古镇羊肉香。凌晨四点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古镇笼罩在微凉的薄雾中尚未苏醒,初秋清爽的空气中浓郁醇香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循味而至位于宁夏路的“李老大羊肉店”,门外的食客早已恭候多时,只为尝到第一口热腾腾的揭锅羊肉。
新市古镇,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京杭大运河河畔,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漫步于古镇的街头巷尾,一边是白墙黛瓦,一边是小桥流水,宛若置身泼墨山水画中。赏着如画美景,就着一壶醇香的新市黄酒,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新市羊肉,在黄酒文化与羊肉文化交融间,是新市古镇道不尽的“食色”风情。
羊肉黄酒飘香赏味秋色“食”光
“阿大,老套套啊。”早上6点10分左右,62岁的倪国星准时出现在“李老大羊肉店”。他娴熟地拿起放在门口桌子上的白色陶瓷杯,给自己泡上了一杯红茶,然后找位子坐了下来。“入秋吃羊肉是‘老古套’了呀,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尝着每次来必点的带骨羊肉,倪国星自诩为“李老大羊肉”的“资深粉丝”。
“色泽红亮、汁浓肉嫩、酥而不烂、鲜嫩可口”,是食客品尝过“李老大羊肉”的共鸣,也是新市羊肉作为当地美食名片的味觉记忆。
起源于宋代的新市羊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被载入中国名菜谱,早在民国之初就已享誉港澳及东南亚市场。
“李老大羊肉”店的老板李阿大告诉记者,新市羊肉选料考究,佐料精美,“我们选用的是农家用草料喂养大的湖羊,配以黄酒、老抽、盐、冰糖、白糖、生姜、小茴香、红枣等烧煮。”
值得一提的是,新市羊肉一律用柴火炖煮,即使是大酒店的后厨,也依然秉承古法。“烧羊肉最重要的是火候,而火候的长短又和羊的年龄有关。老羊煮得时间要久一些,嫩羊则要短一些,不然就达不到酥而不烂、肥而不腻的口感。”炖煮之间,李阿大将新市羊肉醇厚鲜美的秘诀娓娓道来。
就着美味的羊肉,这一口黄酒的历史更为久远。凭借傍依甘冽可口的天目山麓苕溪水的天然条件,新市古镇早在古代就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酒业,酿酒技术独树一帜,也是江南酿造业的先驱。
翻寻古镇的历史便可了解到,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次子朱埜,曾在淳熙七年(1180年)出任新市讯问户部瞻军酒库(即管理酒库的官)。到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资金雄厚、货物吞吐量大的字号要数“费同兴”、“杨元兴”、“钟兴泰”这三家,对当地的黄酒酿造产业影响深远。解放前,这里的酒坊有十七、八爿之多,多数是前店后坊,自产自销。
历经千百年酒香的滋养,多数新市人喜好喝酒,不要说遇上婚庆喜事、“四时八节”席间要以酒助兴,就是在平时,中、晚两顿饭前都要喝上一、二杯。
对于新市百姓来说,一碗羊肉、一壶黄酒是每个秋冬季节的“标配”,新市古镇舌尖上的传统文化也就浓缩在了这杯盏之间。一年一度的新市“羊肉黄酒节”应运而生,将羊肉文化和黄酒文化更为淋漓尽致地呈现。
火爆的人气向来是节日的一大亮点,自1996年举办第一届以来,新市“羊肉黄酒节”每年引得八方游客闻香而至。在不久前落幕的“羊肉黄酒节”上,羊肉摊前照例是大排长龙,队伍中,等了15分钟才轮到尝鲜的游客张先生对新市羊肉赞不绝口:“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好吃极了!”话音刚落,他又赶紧“钻”到队伍最后等待新一轮品尝。
千百年光阴流淌而过,古镇的百姓一代代更迭,不变的是金秋时节氤氲在小镇空气中醇厚的羊肉香和黄酒香,将小镇记忆幻化成美食密码悄然封存。
白墙黛瓦映清川品读小城故事
当美食文化为这个江南古镇注入更多热情与活力,“天生丽质”的新市古镇也在白墙黛瓦、摇橹咿呀间寻觅新的发展方向,诠释一个属于新市的“小城故事”。
东去30公里,是乌镇和西塘,往北30公里外,有南浔和周庄、同里,即使众多历史古镇犹如繁星般点缀在周遭,作为江南七大古镇之一的新市古镇也毫不逊色。
乌篷船,缓缓穿过由宽渐窄的河道,摇进小镇。河两岸,民屋枕水毗邻。新市古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群中风貌保存较为完整、风俗民情富有特色的典型代表。在古镇核心地段,1500余米市河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河段上古老的明清河埠头、驳岸保存完好。
2008年,新市古镇正式开门迎客。利用古镇原有的水乡风貌、保护较好的明清建筑群、名人故居等,加上2007年建起的蚕文化馆、民间艺术馆、镇史馆、木雕馆等特色馆藏,古镇旅游框架初步形成。
“当时周边古镇都热起来,像乌镇、西塘、南浔、塘栖等,守着条件这么好的古镇,我们没理由无动于衷。”在新市镇镇长助理、新市古镇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舒红星看来,打开旅游市场的关键,是充分完善古镇自身的接待能力。“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嘛!”
德清县新市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徐松法告诉记者,今年新市镇打算投入资金,修建停车场和游客集散中心,同时从停车场修一条游步道通入景区,“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设施做好。我们想要的不单是一个热闹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生活着的古镇。”
与此同时,为了还原古镇风貌,向外地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新市镇按照《古镇保护和开发规划》,以古镇南区、北区古民宅修复为重点,开展连片古民宅的修复,并陆续对1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宅进行修缮。
“通过对古民居的修缮、改建,古镇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新市古镇更显古朴,具有人文美感。”德清县新市镇党委书记姚夏林认为,这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兴旺,还能为新市城镇化建设引资、引智。
在古镇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楼旁,一家临水店面将建成为一家黄酒展示馆,兼黄酒销售,这是古镇为数不多的店铺之一,羊肉面馆、钟表店、画室,这些“接地气”的小铺大大稀释了古镇的商业氛围,将那份宁静淡泊的小镇气息完善保存。
“古镇的旅游开发和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并不矛盾。”现年61岁的退休工人韦秀程是镇上出了名的“古镇通”,在他看来,恢复古镇传统商贸文化便是一举两得之措。
“古镇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别具一格,抓住这个特色,做一些研究性的商贸文化恢复工作是可行的。如可考虑将龙头行业予以陈列展示,比如当铺业陈列馆、中药业陈列馆、茶馆业陈列馆、羊毛业陈列馆等等。”注重研究古镇过去的韦秀程,说起古镇的明天,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徜徉古镇,昔日繁华旧影虽不再,但多了一份人间烟火味。保护好这份烟火气息,让新市古镇不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是古镇开发要着重考虑的。
“我们希望寻找到有情怀的儒商,有很雄厚的资本实力,懂营销、会运作,能在经济效益和古镇保护间寻找到平衡。”舒红星说,古镇依然在等待,那份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一如既往。
一碗羊肉面,一壶老黄酒,几处白墙斑驳,数缕人间烟火。在新市古镇,美食让味蕾“舞动”,美景让心灵沉静,流连忘返间,品读一个古镇用千年书写的“小城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