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盆景”到“风景” 婺城“村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14.03.2018  16:41

  今年春节期间,婺城区共举办了60多台乡村春晚,其中有37台特色乡村春晚、16台文化走亲乡村春晚,活动场次超百场。

  从去年举办零星几台晚会的“盆景”,到今年举行百余场大小不一的活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晚会成了婺城文化过年的“风景”,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婺城区实现乡村振兴。

  主旋律融入乡村节目

  今年是市区全域禁燃烟花爆竹的第一年,文化礼堂中为即将到来的“村晚”进行忙碌的排练成了婺城农村群众在准备各类年货之外的头等大事。虽然没有了爆竹声,但是婺城农村中过年氛围似乎比往年更浓。

  2月12日晚上,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文化礼堂内座无虚席,随着欢快、热闹的婺剧《花头台》鼓乐声开场后,一台“村晚”在这里上演。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明星助阵,但整个礼堂里人气爆棚,热烈的掌声时常穿透夜空,传向远方。

  台上演得热火朝天,台下看得聚精会神,表演虽然并不专业,但非常接地气,不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把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在这次的春晚节目中,《酒后驾车害处多》《十九大精神放光芒》《歌唱祖国》等主旋律节目占了很大比例。村支书项忠新表示,这些节目既宣传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又倡导了禁燃烟花爆竹,通过喜庆的文艺节目,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传递到村民心中。

  无独有偶,今年山后金村的“村晚”中最受欢迎的节目莫过于宣传禁燃烟花爆竹的快板戏,它以轻松诙谐的形式让政策深入人心。据村支书汪海清介绍,这个快板戏节目引来在场数百名观众的连连叫好,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前来观看的村民纷纷表示,节目很好看,演出的同时也道出了婺城农村老百姓的心声。

  事实上,在今年这么多台婺城“村晚”中,不少村民都自发地把主旋律融入自导自演的节目中。

  为乡村振兴厚植文化力量

  婺城“村晚”是承载乡愁、传承文化、振兴乡村的载体和平台。一台台乡村春晚在婺城大地喜庆开演,不仅很好地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还彰显了农村的新风尚、正能量和文化自信。

  口袋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婺城农村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透过“村晚”这方小舞台,展现着群众的文化自信,演绎着一出乡村振兴的文化大戏。乡村文化大大方方走上舞台正中央,发挥着在振兴乡村中的特殊作用。

  郑慧娜表示,文化过年改变了婺城乡村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今年婺城“村晚”中,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学龄前儿童,都参与其中。从前,婺城一些村子不乏有到了过年赌博风气盛行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这些年婺城为农村地区实施了种文化、送文化的活动,多方面为婺城农村文化进行培育,实现农村文化的自觉、自发和自信,让文化在婺城农村扎根、开花、结果。”郑慧娜说。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有精神层面的振兴,不能仅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了,但精神文明发展跟不上,村民缺乏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文化礼堂为“村晚”搭台

  据婺城区文化馆馆长郑慧娜介绍,今年婺城“村晚”数量可以说是出现了“井喷”。一台“村晚”,村民自导自演,全村自娱自乐,村民中的“卧虎藏龙之辈”轮番登场、故土上的乡情民俗别样演绎,乡里乡亲的感情也由此升华凝聚。

  郑慧娜说:“年前我们文化馆召集了下面各文化站站长进行了前期讨论,让有意在过年期间举行活动的地方预报名,可以对其有活动经费的补助。当时报上来的数目仅20多个,年后粗略统计活动的数目就超过100,光白龙桥镇在过年期间就举行了七八项活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什么今年“村晚”的数量能实现“井喷”呢?婺城区宣传部副部长沈根新道出了原因:

  首先,今年绝大多数村庄都有举办“村晚”的意愿。一些开始并没有想法的村庄在看见其他村晚会热热闹闹举办后,其村民不免会感到“眼红”,都想要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晚会,这就对村干部形成了“倒逼”。

  其次,农村中不少乡贤见到如今新农村的建设成就,想通过晚会的举办来凝聚人心。这也让有些村子甚至出现节目太多安排不下的情况,在商讨节目安排的同时也无形中拉近了干部、党员和村民的距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婺城区文化礼堂的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婺城全区已建设完成文化礼堂98家,光去年一年就新建了15家文化礼堂。根据全区现有行政村数333个来计算,文化礼堂在婺城农村的覆盖率近30%。倘若没有文化礼堂的搭台,村民们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地方去举办晚会,而在文化礼堂中进行演出,也对村民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未来,我们希望文化礼堂建到哪里,‘村晚’就发展到哪里。”郑慧娜说。

  山后金村: 村民抢着要登台

  正月十四晚,山后金村文化礼堂热闹非凡,首台完全由山后金村村民自导自演的元宵晚会就在这里举行。村民们呼朋引伴,把文化礼堂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连过道上都站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

  当元宵晚会最后一个节目《好日子》落幕,所有参演村民上台致谢时,台下的观众这才反应过来,晚会已经接近了尾声。不少观众纷纷表示“没看过瘾”,要求“再来几个节目”。

  山后金村支书汪海清说:“刚开始打算筹备这台晚会的时候,有不少村民来报名,抢着登台。考虑到时间安排久了村民会觉得厌,我忍痛把报上来的近30个节目砍到了16个,把表演时间压缩在两个小时左右。谁承想这次表演的反响这么热烈,看来我之前的顾虑是多余的。

  汪海清表示,山后金村村民如此踊跃地展示自己,有着日常的积累。汪海清自费在文化礼堂中购置了一套音响设备,不少村民每天晚上都在文化礼堂中载歌载舞。有这么一群热情的村民,元宵晚会上抢着登台也在情理之中。

  琅琊镇宣传委员王平表示,未来琅琊镇希望以文化礼堂为基础,通过在文化礼堂举行会演的形式将各个传统节日进行传承,像山后金村的元宵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琅琊镇与白龙桥实验中学一拍即合,将在端午节的时候让中学里的学生们走进文化礼堂,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今后,这种模式将在琅琊形成惯例。

  筱溪村: 村民众筹办晚会

  筱溪村原本有着近50年的迎龙灯历史。迎龙灯时总免不了要鞭炮齐放,烟花满天,今年筱溪村为了响应禁燃烟花爆竹政策的号召,决心用一台由村民自导自演的元宵晚会来代替迎龙灯的活动,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

  曾担任筱溪村妇女主任的郑雪源感叹,这个元宵晚会所产生的热度大大超过了她的想象,村民们反响热烈。虽然现在晚会结束已经一周多了,但是当村民们聚在一起谈天时,总还是会兴致勃勃的讨论起那天晚会上的节目。

  这一次元宵晚会所使用的资金,完全来自于村民的众筹。郑雪源说:“之前区里文化馆有答应为我们这次晚会提供器材和技术指导,可谁也没想到今年全区大大小小的晚会有那么多,文化馆的档期是被安排得满满的。看着别的村子里晚会办得热热闹闹,我们村当然也不能落后,当时我就想着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说不定也能把晚会办好。

  在郑雪源的带动下,村中愿意举办晚会的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将群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晚会从正月初八开始筹备,仅仅花了一周的时间,一台时长2个小时、由19个节目组成的元宵晚会呈现在了村民们面前。郑雪源说:“不过也多亏了文化馆之前那些免费开放的课程,让不少村民学习到了舞蹈、唱歌,否则我们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短几天就把这么多的节目给排好。我现在在考虑之后重阳节是不是也组织村民举办一次晚会,因为我们村子里老年人的数量占大多数。有了今年的经验,我相信明年的晚会会办得更好!

  银坑村: 打造“村晚”红色品牌

  正月初三,夜幕掩映下的沙畈乡银坑村灯光璀璨,家家户户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而年味中飘来的丝竹悠扬、鼓乐铿锵之音,为这个欢乐祥和的山村平添几分新春热闹喜庆气氛。一台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饕餮盛宴——“银坑村2018年春晚”在银坑村文化礼堂精彩上演。

  今年已是银坑村连续第8年举办“村晚”。8年前,这个活动还只是少数村民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休闲活动。如今,银坑村的“村晚”已成为沙畈乡乃至附近交界遂昌县云峰镇的一大文化品牌,广受该村及附近十里八乡群众的欢迎。

  沙畈乡文化站站长范怡说:“红色元素是银坑村晚会的一大特色。银坑村曾经是共和国大将粟裕将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村民们在编排时都有意识地将红色元素融入节目当中。


乡村振兴应注入文化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列部署,文化厅
农村文化礼堂成课堂 浙江婺城师生开学第一课“乡”味十足
  眼下又到了一年开学季,6日记者获悉,在开学当天,文化厅
开学典礼入礼堂,“善”“美”文化进课堂
  3月5日,是金华市各中小学校开学首日。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