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不打架”项目大提速 杭州启用“多规合一”平台
11月13日下午,杭州市规划局举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启动仪式。该平台由杭州市规划局牵头建立,汇集发改、国土、环保等十余个部门功能,实现了城乡空间规划和实施管理的“数字化”,让空间“不打架”,大大加快了项目的落地速度。
规划的种类多种多样。就部门而言,规划系统有“城市规划”,发改部门有“产业规划”,环保部门有“生态保护规划”……一个新项目,如果要符合多个部门的要求,过去只有一个办法:多跑。
打个比方,规划的“总规用地图”、农业部门的“永久基本农田图”、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不仅要求种类繁多,而且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有可能存在“打架”的情况,更让企业与项目无所适从。
杭州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自今年9月中旬启动建设。由杭州市规划局牵头,汇集发改、国土、环保等十余个部门力量,经历日夜兼程开发完成。它最大的特点,在“整合”——
4大类、23中类、185个专题数据,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水、交通、农业等十余个部门。
“多规合一”将“空间底图”“法定规划”“部门规划”和“基础数据”等多层次底图汇集成了一张“蓝图”,并开展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开发边界与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等的叠加分析,发现了规划之间主要差异,共形成11份空间规划差异分析报告,消除“空间打架”的现象。
如今,项目是否满足各个部门的要求,只要看这“一张图”,符合“一本规划”即可。
过去,一个新项目在进入审批前,往往还要经过漫长的“项目生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主体(一般为发起项目的部门,比如学校、公园等)征询各个部门意见,需一个又一个部门跑,每个部门回复的时间又不确定,导致项目推进遥遥无期。
如今,有了“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一个部门在发起项目后,就会触发项目的“在线协商”机制——
例如,在项目策划阶段,发改、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都会在平台中收到信息,对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每个部门被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如果超期,就会被系统默认为“同意”。
在项目建设条件集成阶段,同样也有类似流程,加快项目实施。
这在最大程度上将合规性审查的“最后期限”留给了政府自己,大大提高了项目在策划阶段的效率。“多规合一”平台在测试阶段,根据杭州市正在进行的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平台纳入了100多个项目进行了“试运行”,效果明显。
因为“多规合一”汇集了项目的各种信息,因此,它能在项目生成、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在线跟踪。
通过监测反馈机制,“多规合一”平台也能提高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和统筹性,为城市发展”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提供保障。
目前,对于“多规合一”平台的使用,杭州市规划局已开始针对部门、区一级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超过500人。
未来,“多规合一”平台将继续下沉,镇街、村社、企业……他们都将运用到这一平台,企业甚至还能根据平台的推荐,挑选项目的落脚地,更好地为杭州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