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一半以上为民生服务项目
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曾福泉 林上军)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召开。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有3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近3年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我省为主完成的有10项,参与完成的有24项。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主完成的“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有4项成果分别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我省参与完成的“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完成的获奖成果共19项,涉及智能控制、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其中在我省实现成果转化的有13项,这些项目技术应用开发成果2013年共新增产值140亿元,创造利税24.6亿元。其他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类成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省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为民生项目。尤其是在我省为主完成的项目中,破解“污泥围城”困局并为“五水共治”作出贡献的“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研发治疗糖尿病新药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培育高产水稻的“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区域化集成应用”等6个项目,从各个领域推动了民用科技的进步。
此外,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取得了较多获奖成果。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5项成果获表彰。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各自领衔完成的项目分别获奖。浙江海洋学院领衔完成的“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目组提出的“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种类”等东海区伏季休渔的优化策略建议,促进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洪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