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居然遇到淡水动物!象山韭山列岛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
近日,在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招引监测项目的志愿者意外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并拍摄记录下来。
志愿者耿洁告诉记者,发现水獭,完全是“偶遇”。“当时我和同事上岛观察凤头燕鸥,看到离岸边较近海域有一个黑色物体在海中翻滚,拿望远镜观察后发现是动物,便拿相机拍摄下来。”她说,“经过研究水獭的专家认定,这是欧亚水獭,是现在的濒危物种。”
水獭,别名水狗。据《浙江动物志》一书记载,水獭身体细长呈圆筒形,头部宽稍扁,吻端不突出,鼻垫小,眼小,耳小而圆,尾巴超过体长之半,基部粗,末端渐细。因此在韭山列岛发现的黑色动物从外型上和水獭极为相似。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自然保育主任IUCN水獭专家李飞告诉记者,在我国有三种水獭,分别为小爪水獭、江獭和欧亚水獭,除了小爪水獭和江獭分布区域较窄外,欧亚水獭几乎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肉食性哺乳动物。“从分布上看,浙江海域只有一种欧亚水獭,在10多年前,舟山列岛就有欧亚水獭的记录,但在象山韭山列岛出现还是有记录以来的首例。”李飞说。
据悉,欧亚水獭处于淡水食物链顶端,主要栖息在江河、湖叉、溪流、水库等淡水环境中,但韭山列岛作为一个海洋保护区,出现水獭的身影,着实让人意外。
“水獭只喝淡水,但其生存需要大量鱼群,因此,会有水獭到海里捕食,再回到淡水洗去身上的盐分即可生存。”李飞解释说,“水獭对水质和环境要求较高,这也说明保护区附近海域的态系统健康完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其实,水獭在韭山列岛出现并非无迹可寻。据曾居住在南韭山岛上的村民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偶尔也会发现水獭在海边捕鱼,有时这些小家伙还会跑到岛上偷吃东西。近年来,受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影响,水环境遭受破坏,欧亚水獭数量也慢慢在减少,因此,守护好水獭最后的种群和栖息地环境迫在眉睫。接下来,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将组织人员对保护区海域水獭现状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