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韩宝国:守在天堂口的火化师,北京载誉归来!
韩宝国,男,汉族,1972年11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殡葬服务高级火化师。自1998年走上殡葬岗位以来,他已在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岗位上坚守了15年,他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为推动文成县殡葬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连续多次被评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至2004年被文成县委、县政府评为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至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
殡葬火化师,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职业。在这个看似“冰冷”的岗位上,他默默耕耘了14年,亲手将5万个亡灵送上归途。面对旁人闪躲的眼神、背后的指指点点、有意无意的议论,韩宝国显得心平气和,从不抱怨。或许,他已看透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洞悉人生的真实含义,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是他始终坚守的职业操守。
50平米内 为逝者画上生命句号
走进县殡仪馆的火化间,让人不由地心生恐惧,空气中弥漫着沉重、压抑、不安的气息,让人无所适从。为了保持通风,这里不允许安装空调。一股浓浓的焦糊味不停地刺激着嗅觉,车间里3个火化炉一字排开,熊熊燃烧的火焰将一波又一波的热浪推向周围。这50多平米的火化间就是韩宝国的工作所在地。
韩宝国和他的同事正猫着腰面对着锅炉口,用一个大铁钩伸进炉膛内拨弄,在为遗体调整位置。韩宝国告诉记者,火化一具尸体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他要不停的在锅炉口观察,查看尸体的火化情况,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正好有丧户家属将死者遗体送了过来,韩宝国一边劝慰丧户节哀,一边和班友们将遗体放入专用火化袋中,然后放到火化机的传送带上,将遗体传送到火化炉内,待火化完成后,将骨灰装入骨灰盒中交予家属。
推尸、火化、装灰……严格按照火化流程操作,让每一位逝者安然离去,这是韩宝国和班友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工作两班倒、不分昼夜对韩宝国来说更是家常便饭。而且因本地风俗,他还经常清晨五六点就得开火化炉。
“文成人特别讲究时辰,有的时候凌晨3点就要开始工作了,晚上到了七八点也还要工作。家属提出要求了,我们也要尽量满足人家。”韩宝国告诉记者。
身兼多职 创造出无限价值
韩宝国还是殡仪馆唯一的技术工程师,因此除了火化工作,他还要熟悉设备的检修和清理工作,熟悉火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果设备发生故障,韩宝国也要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2010年7月,随着火化设备的不断老化,单位又没有充足的维修经费,身为班长的他,就带着班组全体成员抽出空余的时间自己维修。他冒着高温把炉子的破旧材料一点点抬出去,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别人说闲话,在炉膛里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直到修好才停歇。据班友们回忆,当时韩宝国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大家都劝他歇一歇,但他坚持要把炉膛修好才罢休:“咱们只有二台设备,不及时修好,影响了单位运作不说,和那么多死者家属也不好交代啊!”
在县殡仪馆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韩宝国还主动对火化设备进行了多项改造和更新,多年下来他也已为殡仪馆节约维修费用100余万元,尤其是成功解决了火化中喷耗油过大的难题。韩宝国不断摸索、实践,使火化业务的柴油耗量每年减少4万多升,年均节约资金30余万元,为文成的殡葬事业大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原来要用30到40升油,现在只要5到10升油。火化时间也缩短了,原来要40到50分钟,现在差不多30分钟就可以了。”韩宝国说道。
压力与偏见 坚守不悔那份初衷
2015年,是韩宝国任县殡仪馆火化车间技术工程师的第14个年头了,他每个月得焚化200多具遗体,至今为止,韩宝国经手的遗体少说也有5万具了。
一直以来,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工作,来减轻丧户的悲痛,尽量让更多的人虽伤心而来,但能满意而归。
然而对工作的热爱,却无法改变世俗对殡葬行业的偏见。韩宝国坦言,自从他做了火化师之后,人际间的交往明显减少了。
“很多以前的朋友都变得生疏了,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没有其他想法,干好工作最重要,不去想那些社会偏见,也没什么好想的。”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妻子和孩子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这也给了韩宝国巨大的精神动力。
或许,他已看透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洞悉人生的真实含义,做为殡仪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火化师可以做的对逝者家属最好的安慰,就是拿出一捧“象牙白色,没有任何杂质”的骨灰。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也是韩宝国始终坚守的职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