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破解传承难题

11.10.2016  13:04

  每周三和周五的下午,浙江省泥金彩漆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才良要到宁海第一职业高中,给泥金彩漆班的学员上课,至今已坚持了10年。黄才良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在学生中物色到10多个徒弟,成为泥金彩漆工艺的接班人。

  据了解,我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近10年,很多“非遗”项目或在校园落地生根,或在校园传播普及,“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得到缓解。

  据悉,2007年,我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民间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与中小学“联姻”,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基地或传播基地。“非遗”传承人有的走进校园,亲自授课,有的将“非遗”传承点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姚剧的传承基地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将姚剧作为特色课,三年级至六年级各班每两周安排一节姚剧课。经过多年的熏陶,学校形成了学唱姚剧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各地艺术院校每年到肖东一小招生。20多名学生唱着姚剧分别上了上海、浙江、绍兴、宁波、嵊州等地的艺术学校,走上了戏曲表演专业的道路。余姚艺术剧院有多名演员来自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他们成为姚剧传承人。四明中学的“非遗”选修课有太极拳、剪纸、刺绣、茶艺等。这些“非遗”选修课在网上公布后,很快被学生一抢而光。鄞州区有30多所学校成为“非遗”的传承基地或教学点,这些学校的“非遗”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比如,塘溪镇上城小学的“竹编工艺”、古林镇蜃蛟小学的“彩线刺绣技艺”、姜山镇实验中学的“泥塑技艺”等。2009年,省级非遗项目“四明内家拳”进入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学校把“内家拳”列为课间操内容,而且还把这套拳操编入了教材。2012年,五乡镇中心小学被正式授牌为省第二批“非遗传承基地”。奉化市尚田镇中心小学成为“奉化布龙”传承基地,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成为“奉化吹打”传承基地,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成为“犴舞”传承基地。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非遗”走进大学。2010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引入民间艺术、绝技绝活,先后建起了书法、茶艺、剪纸、根雕、风筝以及漆画6个非遗工作室。去年,我市成立了全国首个“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搭建了“非遗”与高校的对接平台,推动非遗技艺培训、非遗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