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负9项非遗曲艺传承重任 这个剧团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13.05.2017  14:37

  金一戈有点弄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位师父。身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简称"杭滑")的优秀年轻演员,在2014年12月,金一戈参加了拜师仪式。

  在当时,虽然是9位青年演员对9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曲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但用董事长董其峰的话说,如果是一对一,那只能是传承一个青年演员,但如果一对九,那每一个曲艺门类就有9个青年演员会演,其中挑一个学得精的,形成"一专多能"的传承结构。

  董其峰说,这也是向北方曲艺学习的一个结果。

   拜师要做"一专多能"

   多数拜师的演员都在

  杭滑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纪录——一个院团,承担了9大非遗项目的传承重任——独角戏、小热昏、杭州评话、杭州评词、杭州摊簧、武林调等6项国家级非遗,滑稽戏、杭剧等2项省级非遗和杭州话这一项市级非遗。

  "说到不是一对一拜师,其实我们那个时候也是非常纠结。"董其峰说,演员需要博采众长,一个演员传承一个项目,那得是到精通的级别,同时,别的项目也得会,"我们传承得是复合型的,不像民间,一对一传承就够了。"

  这一点,颇有点北方曲艺的味道。比如现在全国都大红大紫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还拜过评书前辈金文声为师学习评书,各类戏曲曲艺都有涉猎。"现在他的相声这么多人听,这叫一专,但他评书也能说,京剧能唱,大鼓书、梆子、坠子都会,这就叫多能。"

  拜师仪式上,杭州评话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自新也深受感动,他甚至提出,只要有人愿意学,在他家里,包吃包住都行。

  董其峰说,当时的9名青年演员,除了一人已经不在杭滑外,其他人都基本上接起了师傅们的接力棒,并在专业上有了相当造诣。

  "金一戈精的是小热昏,现在可以说是痴迷得不要不要的。"董其峰笑着说。表演小热昏,手上要敲起一面小锣,刚学小热昏的时候,金一戈不得要领,就把小锣带回家去练。

  这刚上手的乐器也没有一下子能精通的,叫好声还没有来,邻居的投诉先过来了,邻居投诉他扰民,"都被投诉扰民了,你说他那时水平怎么样。"可金一戈并没有气馁,在单位也练,在家里也练,练得周围人都习惯了那个调调。

  有一次金一戈到外地去演出,家里还几天没响起那面小锣的声音。等他一回家,邻居又来敲门了,一开口就说,你出去演出了吧,没有你的那个声音,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呢。"金一戈的锣声成了那第二只没有落地的靴子。"

   传承不能只是挂一块牌子了事

   我们要让更多人来了解曲艺

  院团制改革后,现在杭滑已经是企业的身份了,全部演职人员的三分之一的工资是财政拨款,其他三分之二,就要院团通过找市场来赚回来。不过,董其峰说,对于这些传承的青年演员,杭滑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出作品。

  "年终考核,他们只要有新作品出来,服装、道具、音效什么的,都是杭滑出钱,你只要做好传承,出好节目就可以了。如果节目通过年度考核,还会有一笔几千元的奖励。"董其峰说,每年在这些上面的开销,就有十几万元不等。

  "九块传承的牌子挂在杭滑这里,不是说挂上了就结束了。我们走的向来是申报和传承同步的道路。"董其峰说,不会把申报材料写得很好看,后来就没有了声响,关键就看你挂上牌子后怎么做,"真是压力山大,任重而道远。"

  杭滑启动了深入挖掘整理工作,先后整理了各类杭州评话书目25部、杭剧唱腔100余段、各类音像资料100余部、各类脚本300余部,收集照片、图片1000余张。剧院设立了专门的非遗办公室,积极引进戏曲、曲艺类研究型人才,积极探访老艺人,保存、记录其生平见闻轶事和表演材料。同时,他们还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与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办联合出版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等。

  除了静态传承外,去年4月到12月,杭滑用大半年的时间,系统展示小热昏、独角戏、滑稽戏等9个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态势的"钱塘余韵"杭州地方戏曲、曲艺类非遗系列展演,并用动态的方式,来普及非遗传统曲艺,

  每次演出结束,"钱塘余韵"企划制作团队成员兼主持人贺镭总要走到年轻观众中间去询问他们的观看感受,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清楚年轻观众的口味。

  "我们策划‘钱塘余韵’展演的宗旨是向社会公众展示和普及杭州最传统的戏曲和曲艺项目,然而普及并非是死板地让大家接受一次非遗教育,我们更希望能寻找一种变通的方法和更为活泼的方式引导观众真正成为非遗的知音。"贺镭说。

  在表演方式上,杭滑的节目更具亲和力,舞台上一边演,舞台下的专家一边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讲述这个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台上台下还经常互动起来。

  近年来,一直有专家提醒,当下年轻一代方言听说能力的退化将使地方戏曲、曲艺的生存发展处境尴尬。董其峰说,传承好杭州的曲艺,我们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作新作品,也要引导年轻人喜欢并爱讲杭州话,"我们当时收官的主题也是说好杭州话,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努力能让杭州话再度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