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非遗手工艺品设计大赛 让浙江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19.04.2016  12:04

  【摘要】 今天,全国首个非遗手工艺品设计大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在宁波落幕。浙江1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项目和65项濒危项目在全国数十家创意团队的精心设计下重新“焕发青春”。

用余杭纸伞手艺做的“飘”椅(图片来源网络)

  

  

   浙江在线杭州4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金许斌实习生/滕一韬编辑/汪江军) 今天,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此次赛事是中、日、韩共同参与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全国首个非遗手工艺品设计大赛。浙江1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项目和65项濒危项目在全国数十家创意团队的精心设计下重新“焕发青春”。

  探索浙江非遗手工艺品重新走向市场之路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对设计大赛来说,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探索的开始!”省文化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吴莘超说。

   100 多项非遗工艺特色项目重新设计

   余杭纸伞“变身”现代座椅

  2016年,宁波、韩国济州和日本奈良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本月15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在活动中亮相,与来自日本、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

  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我省1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项目和65项濒危项目,通过公开邀赛和组织参赛的方式,吸引了来自杭州、南京、上海、武汉以及宁波等地数十家设计团队报名参赛。

  这些设计团队对浙江各地非遗手工艺品进行重新设计,使其“焕发青春”。来自十多个省市的700余份参赛意向书经过专家评审的细心选拔,100余项优秀作品和创意设计脱颖而出。

  张雷是杭州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12年前,他走进了制作余杭纸伞的一个小作坊里,和做伞的爷爷奶奶们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跟他们学习伞骨的编织技巧,学习如何糊伞面的技巧,从中获得现代创意设计的灵感。

  秉承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张雷将余杭纸伞20多道制作工序进行拆解。原先糊伞面的技艺被用来制作现代化座椅,更奇特的是,这把被称为“飘”的座椅的制作材料是宣纸。

  张雷用余杭纸伞糊纸技艺将四五十张宣纸层层相叠制作成“宣纸椅”,还获得了德国红点至尊奖(注:相当于设计界的“奥斯卡奖”)。

  “拆解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序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保护非遗文化的一条道路,但是我们要做的远不止这些。”省文化厅非遗处专职专家祝汉明说。

   传承古老手工技艺

   让浙江非遗手工艺品走进日常生活

  余姚土布、鄞州竹编、余杭纸伞……这些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的手工艺品一直以“师父带徒”的形式传承着。在逐步失去现代市场后,这些传统的技艺如何传承一直以来都是非遗人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比赛正是我们进行非遗保护的探索,让非遗产品重新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要让年轻人接受我们的非遗手工艺品。”祝汉明说。

  祝汉明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将杭绣技艺用在潮流包上,让传统杭绣作品成为潮流的代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浙江各地的非遗手艺重新进入市场。

  祝汉明告诉记者,目前非遗部门正在做的最重要工作是将传统手艺人与现代设计团队对接起来,并将包括高校、创意机构在内的资源对传统手艺人开放。

  “这样,那些传统手艺人就会对自己的技艺进行创新,使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更容易走向市场。”祝汉明说。

  “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应该是让非遗项目更好地活着,非遗项目大多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如何通过现代科学的设计重塑它的魅力,滋养它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的关注点。”张雷说。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