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智库发展与中非智库合作现状
近年非洲国家延续了趋稳向好的总体局势,为非洲智库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9》显示,非洲智库总数为699家,占比8.48%。其发展自主性不断加强,质量和全球影响力有所提升。非洲智库发展与中非智库合作话题引起各界关注。
非洲智库发展总体向好
非洲智库的分布极不均衡。知名智库主要集中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较好的国家。智库数量在50家以上的国家包括南非、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三国共有199家智库,占非洲智库总数的28.47%,与2019年相比保持不变。智库数量在15家以上的国家共14个,其智库总数为300多家。智库数量在15家以下的国家多达32个,总数接近200家。赤道几内亚、西撒哈拉、科摩罗、吉布提、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家还没有智库。
非洲智库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国内经济政策、教育政策、能源和资源、环保政策、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国内卫生政策、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国际发展、国际经济、科技政策、社会政策、食品安全和水安全等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覆盖,并在食品安全、水安全和国内经济政策领域表现突出。此外,其研究对象还在不断拓展,正逐渐建构起研究网络。如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ATPS)已在五大洲50多个国家拥有1500多个成员和3000多个利益相关者,在全球建立了机构伙伴关系。
非洲智库的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全球智库前176位中,非洲智库占16席,分别是非洲争端解决中心,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非洲经济研究联合会,食品、农业和自然资源政策分析网络,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解决冲突中心,非洲技术政策研究网络,伊曼尼政策和教育中心,国际安全研究所,自由市场基金会,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肯尼亚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埃塞俄比亚发展研究所,东部和南部非洲社会科学研究组织以及统计、社会和经济研究。例如,非洲经济转型中心(ACET)参与主持的南非“第四次工业革命(4IR)对非洲劳动力的权利剥夺”政策圆桌会议深刻探讨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何为未来创造良好的技能经济。
非洲智库探索发展道路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2014年第一届非洲智库峰会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成功举办之后,分别在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美国、摩洛哥举行了第二届到第五届会议,加速了非洲智库的转型升级。第六届非洲智库峰会由肯尼亚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研究所(KIPPRA)主办,旨在为智囊团提出战略和可采取行动的建议,以便在《2063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反映的非洲愿景的范围内,为应对政策执行方面的挑战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分享关于确保成功执行政策和战略的知识与国别案例研究。会议展示了非洲智库强有力的组织能力,推动了非洲智库间的合作走向新阶段。此外,塔博·姆贝基基金会、多斯桑托斯基金会、尼雷尔基金会等智库通过政治家自身的影响力和相关学者的力量,共同推动了非洲本土知识的生产,促进了非洲与外部的交流,培养了人才,为非洲发展提供了更多智力支持。
中非智库合作基础扎实
中非智库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悠久的合作历史为中非智库的建立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交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往关系。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中非双方应成立专门机构支持中非学术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鼓励论坛和相关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在中非智库论坛框架下建立中非智库合作网络,为中非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带一路”为中非智库合作交流赋能。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一带一路”倡议是破解非洲发展难题、实现中非共同发展的新路径,为中非合作的全方位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智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的成立,有力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重要指示精神,回应了中外专家关于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学术交流机制化常态化的呼声。
中非智库论坛等为智库合作提供机制化平台。中非智库论坛第八届会议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非洲4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51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智库学者、媒体代表和中国外交部、智库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人士近400人参会,就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加强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话题进行阐述。依托国际论坛、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项目等平台,中非智库合作交流不断深入。2019年首届中国—南苏丹智库论坛、新南方政策中心主办的“中摩非:共同发展的纽带”等会议为中非携手共同应对挑战,促进政治、治理和经济等领域合作发展凝聚了共识。
此外,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非洲国家智库研修班”等项目进展顺利,已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我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承诺实施的重要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成为促使中非双方通过研讨和考察共同探索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各个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知华、亲华、友华的力量。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也将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强化中非智库合作
中非智库要在已有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强合作,紧抓第三次智库发展高潮;结合国际和地区形势演变,紧扣中非关系与合作发展,重点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积极发声,打造行之有效的中非合作话语体系,共同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中非智库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与当前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与中非合作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积极势头还不够匹配。因此,中非应提高对双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建设投入。中方可出台举措帮助建设非洲智库,增强非洲智库的研究能力,深化智库和学者间的交流互通;增强中非智库合作的战略性与计划性,完善智库合作规划,配套建立实施方案,加强机制化合作平台建设,拓展智库合作领域;在做好机制化交流平台的同时,倡导中非智库间自主交流与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深化互动交流。非洲智库应加强对中国和本国国情的研究,引导智库学者积极主动参与中非合作,中方要引导国内涉非研究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深化国别、区域和专题问题研究,加强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对接,使非洲智库的成果更加有用、有效、有力。中非智库可根据非方实际需求,合作进行非洲国家区域、次区域、国别和专题领域发展规划编制。同时以政府治理质量为核心,将中非治国理政的有关实践进行理论升华,促使双方经验共享、借鉴、交流,为解决全球性的发展和治理问题贡献智库的原创性思想和话语。
三是构建研究网络。中非应在现有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国南非人文交流机制等基础上,拓展交流渠道,加强协同创新。双方应致力于创建互联互通的环境,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路径、内容和方式,突破传统智库研究的范式,发掘更多新型的、符合现实重大需要的研究议题。中非要加强治理能力交流、安全合作、金融合作、影视文化传播合作,建立非洲智库索引(ATTI),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非智库合作网络,增强长远规划与统筹发展能力,提升中非合作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
四是推动智媒融合。中非智库应顺应时代潮流,创建更多传播平台,推动智媒融合,构建富媒体化内容生态,积极主动发声,增强对舆论的引导作用。智库或学者可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用短小精悍的观点、视频、故事,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中非故事。要倡导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价值观,为将来中国在引领全球治理新进程中的影响力奠定舆论和组织基础,为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更有力的智慧支持。
(作者:王珩 王丽君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