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华侨出资出力助推文化礼堂建设

31.07.2016  04:33

   核心提示: 青田县仁庄镇小令村文化礼堂是2015年新建的文化礼堂,村主任徐文俊是一位从保加利亚归来的华侨,50多岁,见过世面,又热心家乡建设。

  24日晚,平安夜,世界各地都沉浸在圣诞的喜庆中,大人们琢磨着如何欢度节日,孩子们则幻想着圣诞老人前来送礼物。在中国著名侨乡——浙江青田县,圣诞味儿尤为浓重,当地华侨、侨眷充当文艺领头羊,带着村民们在新建的农村文化礼堂里欢度平安夜。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在每个村庄建设一定规模的礼堂,满足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机会等功能需求。青田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一直是排头兵,而这成绩离不开当地华侨的出资出力及出谋划策。

   华侨反哺家乡助力农村礼堂建设

  青田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33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有15万青商分布在国内22个省份。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视野,而且,他们还都有一颗思念故乡的游子心。

  2013年,浙江省掀起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热潮,青田县更要争当排头兵。可是,如何才能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中成为翘楚?青田的主政者们想到,可以借助华侨回归潮的东风来拓宽融资渠道。

  青田县仁庄镇小令村文化礼堂是2015年新建的文化礼堂,村主任徐文俊是一位从保加利亚归来的华侨,50多岁,见过世面,又热心家乡建设。在村里文化礼堂建设中,徐文俊这位华侨村官可谓是居功至伟。

  据青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季苏海介绍,徐文俊当上村民主任后,建立了小令村民QQ群、微信群,还开通了微博。“他把村里要建文化礼堂的消息发布出去后,得到了许多在国外的华侨的关注,华侨开始自发捐资捐款,罗马尼亚华侨陈水成捐了5000元,西班牙华侨徐海锋捐了5000元,意大利华侨徐以伟捐了2000元……就这样短短5天,10多位华侨捐助3万余元。虽然钱不算很多,却是海外华侨关注家乡文化礼堂建设的真实写照。

  “山口文化礼堂建设时,华侨捐款人数达130多人,很多是当地知名的华侨及侨属侨眷带头捐款,捐款金额达60余万元;汤垟乡汤垟村、吴坑乡大仁村、小舟山乡黄员坪村等10个文化礼堂内建有的老人幸福食堂,因为长期得到华侨捐助才得以发展延续……”季苏海细数着华侨的贡献。

  截至2015年末,青田县已建成文化礼堂45家。其中,吴坑乡大仁村、塘坑村,黄洋乡外黄洋、底黄洋村,小舟山乡黄员平村,油竹街道雅岙村,方山乡石前村等13家文化礼堂,是由华侨、青商捐建的祠堂、大会堂、村委大楼等改建成文化礼堂,捐建资金达2000多万元。

  另外,青田县共收到华侨、侨团、青商捐助的资金达400多万元,这些资金全都用于文化礼堂日常活动开展,管理运行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青田县上下一致的努力下,青田获得2013年度省级文化礼堂工作积极县称号,及2014年度省级文化礼堂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华侨出谋划策争当文艺领头羊

  平安夜晚上,小令村文化礼堂内人头攒动,特别热闹。礼堂外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欢乐的圣诞歌曲,礼堂里举行着一场“魅力小令激情平安夜”的活动,村民、乡镇干部等齐聚一起,以自娱自乐的方式欢度平安夜,迎接圣诞节。

  季苏海介绍,活动当中很多节目都是华侨、侨眷出谋划策设计的,圣诞味儿浓重。“目前活跃在温溪、山口、方山、汤洋、仁庄等华侨集聚区域文化礼堂的文艺骨干基本都是华侨,这批文艺骨干上过山,下过海,留过洋,见过世面,成为活跃在当地文化礼堂的领头羊。

  山口镇文化礼堂管理员林浙泸是一名返乡华侨,在去年举行的丽水市农民乡村艺术节中,他带领山口村的文艺团队,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手语节目捧回金奖。

  65岁的旅德华侨陈耀东是活跃在村文化礼堂的青田本土宣讲专家,他凭借一口本地方言编写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宣讲普及华侨文化的顺口溜,已受邀在阜山乡陈宅村、温溪镇学神村等10多文化礼堂授课宣讲,通俗幽默接地气的语言极受村民欢迎。

  冯洋文化礼堂内的龙凤灯是由归国华侨吴贵权抢救整理的,是省级非遗,龙凤灯不仅活跃在冯洋文化礼堂内,还在今年7月时走出国门,活跃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街头,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友谊灯舞。

  另外,青田县还组织华侨参与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意大利归国华侨周鹏里通过写生创作,将美术作品及培训指导带入文化礼堂;西班牙归国华侨尹伊常年为村民免费提供书法培训;归国华侨洪建国为村民勉强拍摄全家福等……

  “华侨青商长年在外,渴望了解家乡事家乡人,我县在文化礼堂内增加接地气,暖人心的自选动作,我们依托中国青田网,率先在全市开通青田县农村文化礼堂网,展示村庄集体记忆,承载海外侨胞‘记得住的乡愁’。

  在季苏海看来,华侨与家乡有着断不开的乡愁,在华侨反哺家乡的时候,家乡也在努力发展,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