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零距离观摩“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

03.12.2014  10:39

你还记得浙大一院那个会做手术的机器人“达·芬奇”吗?9月11日“上岗”以来,它忙得不得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已经做了超过130台手术。上周四下午5点,记者带着好奇心,零距离观摩了“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主刀医生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一周多前被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过去,这个手术做起来很麻烦,需要医生深入肿瘤内部,仔细观察是否有淋巴转移,还要“翻遍”相关部位的角角落落。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时间耗费多,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但是,“达·芬奇”机器人改变了这一切。记者观察到,手术前,医生只在这位患者腹腔上打了4个小洞。随后,“达·芬奇”机器人将自己4根8毫米粗的机械手臂放进去。

在距离手术台2米多的操作台前,郑树森院士开始进行手术“遥控”。他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掌握着操纵杆前后左右行动,脚下踩着黄、蓝、黑三块脚踏板,调整影像的焦距。操作台还有一个3D眼镜,郑树森院士就是从这儿看患者腹腔里的情况,而且整整放大了20倍。

郑树森院士操作的同时,记者望向手术台,看到“达·芬奇”机器人正在熟练地使用手术刀、剪刀、镊子,或是缝线所需的持针器,迅速完成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过了4个小时左右,高难度的手术就完成了,患者出血量非常少。

10月中旬,我们就替一个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女患者,做了‘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个手术也是浙江首例,患者恢复情况非常好。”郑树森院士说,“‘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主要是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原来手伸不进去的地方,机械手却能够360度灵活穿行。过去替一些隐蔽的器官做手术很麻烦,因为有视觉死角。现在,机器人却可以通过三维成像,将图像放大20倍,把眼睛平时看不到的地方都看到了。”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琪 通讯员 王蕊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