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来临:与腊祭习俗有关 年夜饭南北不同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除夕佳节,也是人们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吃年夜饭的日子。近日,学者、民俗研究专家段宝林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夕、春节的来源与上古腊祭习俗有关,“除夕夜还要祭祖、吃团圆饭,喝守岁酒,表现这种团圆、感恩的思想”。
起源:与上古腊祭习俗有关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农历腊月三十,故一般又称该日为年三十。由于历法原因,除夕有时也在腊月二十九。
“说到除夕春节的起源问题,这与上古时期的‘腊祭’有关,在《礼记》中有所记载。”段宝林介绍,顾名思义,所谓“腊祭”,举行时间在年终腊月,早在尧舜时代便已出现,“人们要祭祀百神,感谢它们的保佑,并祈求来年仍能风调雨顺”。
段宝林提到的“百神”包含各式各样的神:天神、农神……甚至还有“猫神”与“老虎神”。他笑着说,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老鼠吃粮食,猫能捕鼠,而老虎能吃掉破坏庄稼的野猪,“这才最终让人们获得了丰收”。
“祭祀百神是非常热闹的,要唱歌跳舞。有一首当时的唱辞保留了下来,叫做《伊耆氏腊辞》,大概有四句话,内容就是希望昆虫不要危害农作物等等。”段宝林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除夕与春节的内涵不断丰富,至少已经有了三四千年历史。
习俗:除夕祭祖、吃饺子年夜饭各地不同
如段宝林所说,在丰富多样的除夕年俗中,“吃年夜饭”算得上过年期间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他表示,人们会在除夕这一天吃饺子,“相关记录在唐宋之后就有了;此外,全家人还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守岁酒,表示团聚、感恩的思想”。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年夜饭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其中,北京的年夜饭较具特色。
“当一家人共享年夜饭时,一定少不了那几道家庭特色菜。米粉肉、豆酱、芥末堆、拌梨丝等,更是北京人年夜饭的必选项目。”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正是这种家庭菜手艺,成了凝聚一家人的无形纽带。
除了吃年夜饭,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甚至要一直吃到深夜。段宝林表示,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除夕这一天祭祖,“这也有表示感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