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晋院士中有两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让杭州人倍感自豪的是,今年浙江新晋的两院院士中,有两位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
海洋二所所长李家彪,毕业于杭十一中,现在从事海底科学与探测,每天和“大陆架”、“中国大洋中脊”这样的专业名词打交道;另一位是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杨树锋,研究“大地构造学”,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
院士是怎么练成的?昨天,记者采访了他们本人以及他们当年的老师、校长们,揭秘不一样的院士的少年时代。
在杭十一中度过中学时代
李家彪:读书时耽误时间的事,对事业帮助很大
李家彪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在市中心长大,当时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可惜后来建防空洞,都填成了路了,浣纱路原来就是一条美丽的河。”
1961年出生的李家彪,现在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
他从事的是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研究,在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贡献,开拓了海洋维权应用新领域。
高中时成绩中等偏上
自曝文科偏弱但喜欢历史
李家彪在杭州读完了小学、中学,1979年考入原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分到了宜昌的一家研究所,搞地质力学的研究。后来,他考入同济大学读研究生,正式进入海洋方面的研究。1989年,他回到杭州,进入海洋二所工作。
李家彪入读的小学,是杭州上城区的邮电路小学,这所小学在2007年2月并入了杭州天长小学。
后来到了杭州第十一中学,“我们那时是不择校的,高中时分快慢班,一共12个班,有两个快班。”
昨天,杭十一中校长蔡小雄也很兴奋,得知学校出了一个新院士,赶紧查看学籍档案。
蔡校长向钱报记者爆料:“李家彪院士初中三年、高中两年,都是在杭十一中。从档案中可以看出,李家彪是一位十分帅气的小伙,各科成绩都优秀,爱运动,擅绘画。高中时曾担任班长,获得过三好生。”
李家彪院士却对钱报记者说,他那时候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文科不是强项。李家彪说,其实他对历史非常有兴趣,想弄清楚历史的脉络和必然性、规律性。“历史是我的强项,但考试却拿不到高分。”
他还记得当时十一中副校长张学礼做的高考动员,是即兴赋词一首:“你们看上去一个个面黄肌瘦,沉浸在题海里,要停下来休息,整理思路!”
看起来耽误时间的事
对后来的事业帮助很大
“我的小学班主任叫宋芝兰老师,她非常包容,有耐心。”李家彪院士回忆说。
“还有高中班主任黄淑真老师,是一位有学问的老师。她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我至今还记得她美丽的板书、文雅的举止和慈祥的笑容,她是课下与我们思想交流最多的老师。”
李家彪还记得,他读书时经常去学工、学农和学军。“我们去十一中的校办工厂做变压器,与工人一起包线圈;我们还去龙井、梅家坞采茶叶。”李家彪说,因为空闲时间多,妈妈说跟老师学学字画吧,“我跟沙孟海大师的一个高徒学过一段时间,只是兴趣爱好,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怎么欣赏美术作品。”
“我初中的班级是一个体育班,女生特别活跃,特别能干,男生压力有点大。学校运动会,都是女生拿分,排球、铅球、跑步,女生很厉害。”李家彪说,当时这个班的男女生交往比较多,同学之间的亲密程度是最高的,“以后真正在走动的同学,就是在这个班里。”
李家彪一直认为,读书期间看起来耽误时间的事,却对他事业帮助很大。
“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十分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所用到的知识估计不到我们整个人生学习的20%。我以前参加过的一些活动十分有益,通过活动培养出来的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顶层设计能力等,从事任何行业都用得上、十分重要。”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梁建伟 张冰清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