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限制读者并非保护古籍的最佳手段

22.04.2015  11:31

  据近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根据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一规定被读者质疑“有歧视嫌疑”。首都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此规定,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

  古籍文献,不同于一般图书。古籍文献,不只是价格昂贵,属于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古籍文献本身就属于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一般图书没法比的。市民大量使用、翻阅古籍文献,尤其是不需要翻阅古籍文献的市民,出于好奇心等因素,不规范、不专业地使用、翻阅古籍文献,对古籍文献造成的破坏非常大,很不利于古籍文献的保护,图书馆在保护古籍文献上确实存在巨大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图书馆限制查阅古籍文献的读者资格,确实有苦衷,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而且,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的原则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图书馆限制古籍文献的使用有合法性依据。

  但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面向全民开放,那么市民在翻阅古籍文献上的地位就应该是平等的,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平等使用,不应在学历、职称的高低上存在贵贱之别。图书馆规定只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才可以翻阅古籍文献,实质上就是对确需查阅古籍文献的低学历、低职称人员的歧视,这一点毋庸置疑。

  事实上需要查阅古籍文献的读者很少,只有极少数的专业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撰写文章时,才用得上古籍文献查阅资料。但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是必用古籍文献的衡量标准,不能简单地把高学历、高职称当成查阅古籍文献的通行证,低职称、低学历人员完全有可能需要查阅古籍文献。相反,为了附庸风雅、好奇、一探究竟,高学历、高职称人士往往比低学历、低职称的读者,更有兴趣、更有可能乱翻古籍文献,破坏古籍文献。从这个角度说,图书馆歧视读者,虽然是为了保护古籍文献,存在善意,但并非最好的保护手段。

  在笔者看来,减少古籍文献的使用量,确保需要者才翻阅古籍文献,关键不是根据学历、职称来限制读者资格,而是要根据真实需求来限制读者资格。一方面,治标之策是,读者查阅古籍文献,必须提交使用的目的、证明,尤其是提交具体古籍文献资料的书名,由图书馆管理人员找出,供读者使用,禁止读者在图书馆中自行寻找、翻阅。另一方面,治本之策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古籍文献修复队伍,加强古籍文献的整理、修复、抢救和保护工作,推动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出版和电子化,从而降低对古籍文献原本的依赖性,真正减少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