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又还了一笔250万的贷款 挺住啊,寒冬会过去的

04.11.2014  09:21

尽管遭遇危机,但陈其华的食品厂仍在生产。

   浙江在线11月0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 ) 7月2日,一笔120万元的个人贷款到期,没能办出续贷。

  7月29日,一笔600万元贷款到期,还是没能办出续贷。

  10月2日,一笔200万元的贷款被抽走。

  10月22日,一笔300万元贷款被抽走。

  ……

  经过20多年的打拼,48岁的温岭人陈其华,名下浙江大家食品公司资产已直奔亿元而去。可是,短短几个月内被连续抽贷一千多万元以后,陈其华意识到,20多年打拼下的这点家业,很可能就此垮掉。

  事情起于今年6月。与他有贷款互保关系的三家公司,其中的一家云鹏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陷入困境。

  受此牵累,另一家互保的公司被列为“危险客户”,贷款频频被抽回,很快也陷入危机。这也使得陈其华等两家互保公司的信用记录里,出现担保违约的不良记录。陈其华和这家公司权衡之后,筹集600万元替被牵连的第二家公司还款。

  然而,接下来,陈其华接连四笔贷款到期后,四次续贷的要求均被驳回。尽管这期间,他和另两家互保公司,已帮云鹏公司的贷款还上。

  公司已危在旦夕,而11月2日,一笔250万元的贷款又要到期。

  从紧张、焦虑,到隐约看到希望,这几天,陈其华的心境颇不平静。

  前天,他还是如约把一笔250万元的个人贷款还给了银行。经过一天的焦急等待,他并没有等到好消息。

  但他还是觉得很温暖。“每天找我的人很多,有的是关心我,有的是想帮助我。”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陈的故事经过我们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温岭当地政府的重视。

  当然,浙江的中小企业主们更受触动,他们关注着陈的命运,也向我们道出了心声。

  陈其华的企业能活下来吗?我们将继续关注。

  陈其华的昨天,是从失望开始的。就在前一天,他还了当地一家商业银行一笔250万元的个人贷款。

  他经过了反复考虑,最后决定,如约还款。

  起初,他还是抱着希望的,希望银行会续贷给他。但是,等了一天,希望破灭了。

  10月31日起,陈其华的事在当地已广为人知。

  当天,他接到了很多电话。“要挺住啊”、“会过去的”……朋友们这样鼓励、安慰他。那时的他还有一些自信。

  到了昨天中午,他有些焦虑起来,这是最难熬的几天了。还能挺过去吗?钱去哪里凑?他心里忽然没了底。工人的工资已经拖了二十多天,一大笔货款还等着付……

  怎么办?无奈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陌生人,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陌生人。

  犹豫了一会儿,陈其华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

  这个男人姓陶,是一个萧山做工程的老板,资产颇丰。那天他看到了陈其华的报道,就在网上找到了陈其华的联系方式。

  “我也做过实业,我的感受也很深,看看有什么能帮助你。”在电话里,陶总告诉陈其华,“一千万以内周转没什么问题。”

  陶总还说:“我明天就赶过来看看。”

  接到这个电话,陈其华说他很感动。不过,当时他婉言谢绝了,“如果银行贷不下来,我就来找你。”

  无奈时,陈其华想到了陶总。昨天,他拨通了电话。

  不巧的是,陶总就要出差了,要到周末才有空会面。

  “有点急,我可能等不到周末。”陈其华道谢后挂了电话。

  昨天下午,陈其华的电话响了。一看,是浙商银行的。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很快,银行的人赶到了,他们做了相关的资料,表示“会尽量争取,尽快安排”。

  “这是他们第二次来了,我很感谢他们。”陈其华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第一次是在10月31日,浙商银行的一名高层看到了钱江晚报的报道,就委托该行台州分行去看看。

  当天,一名副行长带人连夜赶到了陈其华的公司。为此,这名副行长还退掉了回杭州的火车票。

  “你也是一名浙商,我们应该帮助你。”副行长这样说,让陈其华十分感动。

  送走了银行的人,没多久,温岭市金融办主任来了。他说,他是受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委派,来提供帮助的。

  他告诉陈其华,会组织银行开一场协调会,尽力帮助解决资金的问题。

  另外,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一名负责人也多次联系了陈其华,希望他能早点做好资料,到中心挂牌。

   不少中小企业主呼吁,不要“一刀切”地抽贷停贷

  这几天,还有很多像陈其华一样的中小企业主,关注着陈其华的命运。

  他们在网络上讨论此事,也联系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不仅是台州,我们宁波也差不多。”一位姓冯的企业主说,他的服装厂被两家合作多年的银行抽贷700万,断了资金链,现在企业也快撑不住了。

  “银行有时候会看在老客户的面子上,直到贷款到期才会催收;但也有银行会要求企业提前偿还贷款。”他说,形势好的时候,银行人士纷纷上门来放贷,现在落差太大了。

  “绍兴很多小纺织企业也被抽死了。”一位在绍兴做纺织的王姓企业主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有的企业为了缓解资金上的困难,只能转向信托、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高额的成本,使得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加速了倒闭。

  这些企业主呼吁,银监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联保贷款风险的预警,同时请银行不要贸然抽贷,避免一刀切地抽贷停贷,以免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