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云和残疾姑娘陈红衔笔画出人生之路,被誉为“云和张海迪”
“她仿佛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翔在艺术的殿堂……”在上周刚刚落幕的丽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大会上,陈红捧回了“最美残疾人”荣誉证书,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介绍她。
不久前,当着弥留之际的父亲的面,陈红郑重许下承诺,她要独立自强、养活自己,减轻母亲负担,给母亲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
陈红,这位家住丽水市云河县的残疾姑娘,被誉为“云和张海迪”。提起她,许多云和人都竖起大拇指,她是大家口中“用嘴巴衔着笔画画”的奇人。
身残志坚
心怀梦想不放弃
出生不到4个月,陈红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四处求医无效,最终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全身除了头部能动,其他部位都好像不属于自己。生活没法自理,也失去了上学机会,她的童年是跟随母亲在崇头镇乡村小学度过的。
陈红的母亲王松娟是名乡村教师,工作繁重,每天心里还记挂着丧失自理能力的女儿。提起曾经的时光,王松娟脑海中最深刻的画面全都是关于陈红的:孩子住的屋子会漏雨,天冷了孩子总会生冻疮,孩子长时间无人照顾会憋尿憋得满脸通红……
天资聪颖的陈红,在艰辛生活中给母亲和周围人带来了惊喜。在母亲的辅导下,陈红靠着一本字典,自学完了小学至高中的语文课本。那段时间,王松娟从教室门窗看过去,总能见到女儿在校园亭子间端坐的身影。遇到难题,陈红会大声招呼学校里空闲的老师,请求他们为自己答疑解惑。她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样子成为学校一道温馨的风景。“我不想虚度光阴,虽然身体残疾,一样要有自己的追求。”陈红说。
醉心翰墨
艰辛学艺不言苦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陈红在一个爱好画画的朋友启迪下,开始学习画画。一段时间之后,又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选择师从云和画家毛建春学习国画,开始了艺术之路。
陈红的画作曾获得过全市残疾人书画作品评比一等奖,入选第一届“浙江福井的交融”书画展览,获得全国暨华东区残疾人技能成果优秀奖,还曾在省里举办过《陈红、汪玉婷作品联展》……荣誉与鲜花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陈红似乎“没手没脚”,她只能把宣纸钉在画板上竖在面前,用嘴巴咬着画笔作画。因为她总是够不着画板,家人只好到山上找来小竹子,套在画笔上,把原本20厘米长的画笔接到60多厘米。
这还不算什么,难的是她要用嘴控制笔的另一端,重了,不行;轻了,不行;蘸的墨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从1989年到1998年,陈红足足花了10年来练习基本功,长期的练习让她嘴里长出了茧子,门牙也常常练得失去知觉。
因不便出门,陈红的创作素材来源匮乏,主要来自于书籍或电视,以临摹前人作品居多。王松娟为了帮助女儿创作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特意从菜市场挑回包心菜等,让她作为临摹素材。回忆起这段往事,母女俩都乐不可支,陈红说自己画了好久都画不出包心菜的神韵,后来从懂行的朋友那里得知,包心菜是素描课里最难攻克的对象之一,很多名家也难以画好。
“老妈真是厉害,一挑就给我挑了个最难的。”陈红打趣道,家里没人懂画画,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让她一路坚持下来。
师友相伴
人生路上不孤单
“有些人认为我命苦,可我并不觉得苦,有老师的精心指导,有知心好友的相伴,我的人生何其有幸。”除了有父母的陪伴,陈红的人生之路还少不了师友们的帮助支持。
2000年,在县残联的牵线搭桥下,陈红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残疾人书画拜师会,从此与浙江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池沙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池沙鸿的精心指导下,陈红刻苦练习书法、绘画,先后画下1000多幅“作业”,池沙鸿认真严谨地给陈红的每一次“作业”打分、写评语。
“有一次,我没有按时交作业,池老师以为我没钱邮寄作业,马上给我打来几百元。”陈红笑着说,她当时只是想多花点时间好好磨砺一下,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老师,有了那次“教训”,她再也不敢迟交作业了。在陈红的卧室兼书房里,墙上至今还张贴着池沙鸿老师批改过的作业,白色的A4纸早已发黄,可这段师生情谊还在继续。
对好友君曼而言,陈红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与陈红同龄的她,经营着一家小工厂,业余喜好画画,与陈红保持着往来。“画画时,我听陈红的,其他时间我俩都在吵吵闹闹中度过。”君曼说,她空闲时经常跟随陈红学习画画,画完赶上饭点就会留在陈红家吃饭。
陈红喜欢亲近大自然,苦于不能自由行动,朋友们会贴心地安排。10月中旬,君曼为陈红安排了一次石浦之行,看到清澈的水面、碧蓝的天空,陈红十分感动。
“我感激身边的朋友,他们为我做了太多太多。”陈红说,父亲查出重症后,朋友们自发筹款帮助她渡过难关,对于这些她铭记在心,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地活着,用画笔描绘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