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谈阅读:"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民阅读更有戏
今天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当阅读成为热点,伴之而来的就是读什么?怎么读?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人人皆可置喙的话题,而日前公布的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描绘出了繁杂中的大趋势——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传统阅读。
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阅读其实在一些城市和人群中早就超过了传统阅读,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就是这一现象的明显例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新媒体已经让阅读在“云端”:微信订阅号的“为你读诗”每晚10点准时推送,悠扬乐声中的抑扬顿挫朗诵,如同一场心灵SPA;当当读书的借阅功能可以下载一本书免费借读3天;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群组的建立,则让读书时的感动分享和观点讨论成为分秒间的事情……
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23日推出上线的首节“网络课堂”似乎更具指标意义。副馆长魏大威介绍,“国图公开课”课程设置的理念为多用短视频,使读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在线上,国家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海量免费公开课,读者可以便捷地免费浏览观看相关内容,如精选已有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等16大类1000场讲座视频,经过重新剪辑编辑后,作为“国图公开课”拓展资源。上线当天,作家周国平和天文学家卞毓麟以讲师身份开启了公开课。
当数字阅读成为国民阅读的新趋势各显神通的时候,传统纸质阅读是否就此凋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徐升国对记者表示,包括微信阅读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始终存在碎片化和浅阅读的短板,并不能完全取代深度的纸质阅读。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分店的开张则印证了这一观点。
自去年作为京城第一家24小时书店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选择“世界读书日”这天在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附近开设第二家24小时书店。据介绍,老店目前的营业额平均在每天7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设立24小时经营之前,书店每个白天的营业额只有3万元左右。
“选这个地点主要是考虑到周围二十多家高校的学生,因为来书店看书,尤其是深夜里来书店看书学习的人群中青年学生不少。”基于前期已获得900万元扶持资金,三联24小时书店经理张作珍预计,3年做到盈亏平衡应该不成问题。
就阅读需求而言,数字化与传统纸质两种形式并非你死我活,二者有很强互补性。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倡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信口拈来一堆外国文豪大名以及书单;当“全民阅读”两度被写入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甚至在记者会上透露自己网购图书;当各领域、各渠道、各媒体反馈出的阅读之声渐盛,各种阅读推广、阅读节目、阅读奖项、好书推荐、好书评选等活动百花齐放时,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还远吗?
世界那么大,还是应该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