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峡江号子手的坚守

12.12.2014  13:45

  “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严明军演唱的峡江号子,高亢浑厚、节奏铿锵,别具古老的徵羽乐风。

  西陵峡又称峡江,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素以滩多水急而闻名。千百年来,船工在水势汹涌、陡岩峭壁、礁石密布的长江三峡险段劳动与生活,形成了一种既有助于劳动,又有助于减轻疲乏、抒发胸臆的峡江船工号子,并世代自然承袭,唱出了峡江古老的神韵。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木船已在峡江停用,加之长江三峡建坝蓄水,峡江险滩暗礁没入江底,天堑已成通途,峡江号子从现实生活中走上舞台。与此同时,峡江号子因实用性的消失而后继无人,其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困难。

  出生于峡江号子发源地秭归县归州镇的严明军,对故乡的号子怀着深深的眷恋。退休以后,他决定把峡江号子传承下去。

  严明军从50多岁才开始系统学习峡江号子,师从“峡江号子王”胡振浩。师徒二人常在归州江滩边喊号子,感动了无数中外过客。

  如今,胡振浩老人已经去世,61岁的严明军成为目前秭归县为数不多能完整演唱峡江号子的人,也是当地最年轻的峡江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除了严明军,秭归还有数十位号子手,他们仍然坚守着峡江号子的保护与传承。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组建6至30人的队伍演出。这些号子手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人,虽能登台,但也只能唱唱和声了。

  为了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严明军一直在物色徒弟,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说,峡江号子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生态环境,号子手们没有生活的体验,缺乏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所有的表演都显得苍白。在严明军看来,老一辈号子手歌声中饱含的情感与韵味,后辈们始终难以企及。

  传承的另一个困难是表演平台的缺乏。“今年我们唯一的一次登台演出是在端午节。”严明军显得有些落寞,他担心长此以往,峡江号子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表演机会少了,严明军闲暇的时间也就多了。周边乡亲们办喜事,他就“赶场子”,唱几首歌曲,添些喜气。

  “唱歌不是为了挣钱,而是防止声带老化,保护好声带才能把峡江号子唱得好一点、久一点。”严明军说,希望自己可以像师傅一样,一直唱到8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