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扶贫帮困新机制 成就增收脱贫梦——海宁长安镇妇联做深做实巾帼创业帮扶工作

09.05.2016  16:16

    为深入推进贫困母亲的创业帮扶,长安镇(高新区)妇联不断创新办法,争取社会各界力量,于2013年在城东村创立了巾帼创业帮扶基地,依托城东村的葡萄种植优势,为村里贫困女性创业脱贫铺路。2014年,镇(区)妇联进一步拓展帮扶载体,依托兴福村的花卉种植产业,在兴福村创建了第二个巾帼创业帮扶基地。巾帼创业帮扶基地成立后,切实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帮助,一方面免费提供大棚、种苗及土地等资源,切实解决创业压力,争取到浙江安正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种球、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另一方面,落实女能手结对提供技术指导、农产品产出后对接销售渠道。这几年,共有21人(次)妇女进入基地得到帮扶,6户困难妇女家庭已实现脱贫。

    一、打造巾帼创业帮扶基地

    2011年起,海宁市妇联创新工作机制,推出“五月阳光贫困母亲创业帮扶”行动,长安镇4名妇女得到创业帮扶。但是毕竟贫困现状的改善不是一时的,还可以探索多种途径的政策帮扶。2013年初,借助城东村葡萄种植产业优势,镇(区)妇联与城东村沟通增加帮扶措施,为想创业和正创业的贫困母亲“扶上马,送一程”。5月,长安镇(高新区)妇联在城东村现代农业园区建立首个巾帼创业帮扶基地。由村里无偿提供配备喷滴管、除雪装置、标准连体钢管大棚以及葡萄种苗的土地8亩,为期三年。并根据葡萄品种特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女能手开展结对帮扶,一对一进行跟踪服务,为贫困创业妇女提供经营场地、实践场所、销售渠道等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先后有4户低收入家庭妇女入驻巾帼创业帮扶基地,直接实现人均创收2万余元。在首个巾帼创业帮扶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妇联又争取市安正慈善基金会和基层党组织支持,于2014年在兴福村创建了第二个巾帼创业帮扶基地。该基地占地2亩,2位低收入妇女成功入驻,并在村委和女能手的帮助下通过种植花卉实现增收。进一步扩大了妇女创业实践场所,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二、创建“1+X”帮扶模式

    为提升发展空间,提高妇女创业成功率,通过举办培训、典型宣传、现场观摩等方式,为创业妇女信息共享、转型发展搭建平台,不断增强巾帼创业帮扶基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创业妇女做大做强的信心和能力。创建了“1+X”帮扶模式,“1”是指女能手和女性致富带头人,“X”是指全镇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妇女,由妇联、村委联系女能手通过“一对一”、“一帮多”的形式,按照就地就近、行业带动、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妇女结成“1+X”牵手帮扶对子,从项目、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创业妇女给予全程指导和跟踪扶持。

    三、强化服务,突破妇女创业难题

    资金扶创,破解资金难题。 一是争取村党总支、村委会支持,以三年为期,为6位有创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妇女创业无偿提供土地、设施大棚、苗木等若干。到期后,再按市场行情正常收取租金。二是为21人次创业妇女争取市妇联、安正慈善基金提供的“五月阳光”巾帼创业补助资金近6万元,并为她们提供种球、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实现从输血经济向造血自强转变。

    技术指导,破解技能难题。长安镇(高新区)妇联积极整合镇农技中心、成校、合作社、远程教育等平台资源,提供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点菜式”技术培训服务;组织安排老师、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就葡萄、花卉种植“传经送宝”,安排女能手一对一手把手,实地帮助创业妇女掌握除虫、施肥、修剪、掐头等实用技术,真正体现了“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帮扶理念。

    多方推广,破解销售难题。一是充分利用村民信箱、村广播、村报、黑板报等有效途径,及时将相关行业信息、市场行情等有效信息及时传播,并与创业妇女及时交流,提供指导性、参考性意见,认真做好销售顾问。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站与百度推广、淘宝合作,向外推荐城东村葡萄和兴福村百合花,新创网络销售途径。三是利用合作社和企业客户资源,成立销售队伍,帮助帮扶对象及村民拓宽销售门路。四是积极与种植大户沟通协作,共同参与打造“一村一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响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