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腾笼换鸟力促精准招商
长兴欢乐水岸项目日前开工。这一投资18亿元的浙商回归项目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建设国际民俗村、酒店、游乐场、影院等。长兴县依托平台建设、土地要素保障和精细服务,浙商回归呈现良好态势。今年1月至9月,长兴引进省外浙商回归项目35个,到位资金52.58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浙商回归的大背景下,我们今年瞄准在外投资的长兴商人,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三大产业,以‘大好高’项目为导向,吸引长商回乡投资。”长兴县商务局局长王国良告诉记者,除原先上海、北京、杭州、浙南、广东五大招商片区外,今年长兴专门针对三大产业成立柔性招商工作小组,共建立长商信息1950余条,举办产业专题推介会20余次。
土地等要素指标一直是决定项目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长兴通过“腾笼换鸟”等措施,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腾退的土地全部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向浙商回归“大好高”项目倾斜,并在开发区三河湾新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和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构筑3个浙商回归园中园。近3年来,长兴完成“腾笼换鸟”试点企业241家,利用腾退土地落户浙商回归项目33个,总投资124亿元,节约用地2868.9亩。
该县还针对浙商回归项目出台激励措施。对投资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亿元以上的制造业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县里按比例给予用地指标奖励、一次性奖励和设备补贴。
长兴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从项目预审到注册、审批、开工、推进、投产各个环节,长兴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由县委书记牵头成立的重大项目引进推进协调领导小组,每月对所有引进的浙商回归项目进行环评、能评、卫评、安评等“七评一看”。为通过预审的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并由一名县领导跟踪、乡镇(园区)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工作人员落实推进,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