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05.05.2016  20:13


    加工贸易是一种对外贸易模式,是一个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获取国际市场份额的途径之一,对当地吸收外资、扩大进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我县外贸出口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重要的贸易方式。现对我县加工贸易发展概况调研如下。



    一、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加工贸易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料、材料或零部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进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提供的料件,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后返回给提供料件的外商,出口单位收取加工费;进料加工是指出口单位自筹资金付汇购买料件,加工为成品、半成品之后复出口国外市场。



    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优势在于:全额保税,就是说进口的货物不用缴一分钱的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且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国产料件可以退税。劣势在于:加工贸易商品必须全部复出口,做核销,一般贸易则没有此限制。因此相比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规范化要求和海关监管方式要严格的多,复杂的多。



    二、近年来我县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自2000年前后开始起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整体呈稳步快速发展态势。



    1.加工贸易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我县加工贸易进出口自2000年起步以来,除2014年小幅下降外(-6%),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幅44.7%。2015年, 全县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19095万美元, 同比增长15.2%, 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9.9%。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38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7.1%, 在全县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8.5%;而进口为5295万美元, 同比增长 10.6%,占全县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7%。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长兴外贸出口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为主。2015年全县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0家,其中外资企业12家,进出口总额为13014万美元,同比增长26.5%,占加工贸易额比重为68.2%;民营企业8家,进出口总额为6081万美元,同比下降3.3%,占加工贸易额比重为31.8%。



    3.汽配产品占比近5成。从近几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县加工贸易主要集中机械汽配(车辆零部件)、纺织品(化纤丝、服装)、家具、化工,2015年这四种产品的加工贸易额分别为9591、3223、2298、2050万美元,分别占加工贸易总额的50.2%、16.9%、12.0%、10.7%。



    4.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我县加工贸易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欧盟、美国和东盟,2015年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为4009万美元、3334万美元、1808万美元、1713万美元,累计1.09亿美元,占全县加工贸易出口的78.9%。主要进口国家(地区)是美国、台湾、东盟、欧盟、日本,累计进口3901万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口的73.7%,其产品主要是汽车配件、纺织原料、化学产品、塑料及制品等。



    5.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在加工贸易的构成中,进料加工贸易额不断增加,2015年我县进料加工进出口总额1853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出口13377万美元,同比增长20.6%;进口5162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占加工贸易额比重分别为97.1%、96.9%、97.5%。进料加工比重的提高, 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1.加工贸易比重仍比较低。从总量看,受制其“两端在外”特点制约,加上我县中端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加工贸易在全县外贸总量的占比一直在10%以下,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加工贸易出口完成1.38亿美元,占全县比重8.5%,较十年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我县一般贸易出口比重。



    2.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县加工贸易业务备案企业仅35家,已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0家,进出口额在2000美元以上的企业2家,规模总量较小。各主体间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比重偏低。长兴大多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管理粗放,且对开展一般贸易已轻车熟路,而做加工贸易手续多,政策性强,必须对进口、生产和出口三大环节实施严密的管理,企业人员配套、业务熟悉都需一个过程,这些都制约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步伐。



    3.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长兴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所占份额最大的是机电产品与纺织品,属于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现有加工贸易企业以代加工、代设计为主,自创品牌少,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加工贸易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难以打入全球产业体系。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企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产品增值率、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



    4.订单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一方面传统的加工贸易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受工资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综合成本的过快上涨使加工贸易企业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导致我国在与其他低要素成本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对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甚至丧失,订单已逐步转移到国内其他地区或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此外,部分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利润减少,国内采购相对国外进口成本较减少,价格风险更可控,于是转向国内采购为主。



    四、下阶段我县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把发展加工贸易与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支持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国际市场开拓以及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实力型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促进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我县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走出一条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道路。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加工贸易经营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发展的战略。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对开展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以促进民营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加工装配出口,使其成为长兴的加工贸易主体。



    3.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长兴加工贸易企业由于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档次偏低,因此在国际上竞争力不足。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培育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在引进技术和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培养和壮大科学技术队伍,提高科研和管理水平,承接一些加工难度较大的贸易,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



    4.强化部门协作,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商务局牵头,联合海关、商检、外管、国税等涉外部门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召开座谈会、现场解答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加工贸易进出口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以企业老总和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的加工贸易专题培训。进一步强化企业规范操作意识,引导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积极申报AA类企业,为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提供人才、技术和政策保障。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申报设立湖州海关长兴办事处,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