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朋友圈火了的还有各种书单

03.01.2016  10:32

   

    今天,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翻翻这两天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除了各类出游,不同的书单也被频频转发。他们来自媒体、图书馆,以及读书人。

    比如,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

    《纽约客》的档案编辑约书亚·罗斯曼说,“回顾2015年,我发现我最喜欢的书,通常都是些能够将我带离寻常生活,去往一个与众不同时空的作品。”因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和《锌皮娃娃兵》,成为约书亚的首要推荐。

    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共有47本书,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中文译本,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两本位列其中。

    首都图书馆公布的“2015年请读书单”经由新京报关注,也成为朋友圈的热门书单。这份书单里的30册书由读者和学者共同推荐,也比较靠谱。其中有2015年新出版的图书,也有2014的图书。

    这两天,同时拥有学者和作家身份的读书人,也通过媒体,以及自媒体发布自己的阅读书单。

    作家李辉领衔的“六根”,六位作家从自我趣味出发,推荐了2015年最爱的书。李辉说,“有一本《说食画》(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似乎不大为人提及,颇有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感觉。我却非常喜欢。”他爱的是作者冯杰“不愿多加一字的斤斤计较,使其文章质朴处显老辣,简约处多回甘”。书评人绿茶则推荐了韦力的《得书记 失书记》 ,因为,韦力以越来越网络化的写作,“让藏书变得不那么高大上”。

    一些图书经营机构,也根据销售以及自身特色给出了自己的推荐。比如杭州晓风书屋,有一份12大人文书单,包括叶嘉莹的《荷花五讲》、松田哲夫的《恋上书:一本书是如何做出来的》、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周作人/译)等。

    在这些书单中,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以及《耶路撒冷三千年》的重合度比较高,其他书目各家推荐都比较分散,即使如“凤凰读书”拿出了100本的大阵仗,也不能把其他的书单囊括其中。不过,这些书基本都在钱江晚报《全民阅读周刊》的日常推荐中。

    朋友圈的这些开年书单,是否表明2016年是个阅读年?仍需拭目以待。不过,可以肯定是,这样的传播,起码让我们的阅读选择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最后一天假期,如果读读书,如果想想把去年没读的书拿到今年来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挑几本读一读

    《莎士比亚

    ([英]安东尼·伯吉斯;广西师大出版社)

    一个乡村青年如何汲取大千世界的养料,短短数年上升为大众剧坛的明星?在无数为莎士比亚画像的尝试中,本书独具匠心。

    《动物生活史

    ([英]约翰·亚瑟·汤姆森;新星出版社)

    动物如何解决食、色、地盘、种族四大永久性问题?作者认为世界就是剧场,每一个生物体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英]奥兰多·费吉斯;广西师大出版社)

    斯大林时代,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几乎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告密者。

    《沈从文与我

    (黄永玉;湖南美术出版社)

    在黄永玉的生活中,表叔沈从文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倾谈、影响。

    《群山之巅

    (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的滚滚红尘中浮沉。

    《我的母亲手记

    ([日]井上靖;重庆出版社)

    井上靖用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生活,用冷静、细腻的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并重拾了对母亲的爱。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孙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