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防盗刷要点有十
央视记者近日通过暗访调查,曝光银行卡盗刷黑色产业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导致部分消费者产生恐慌和忧虑情绪,银行资金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近日,广东省消委会、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会认真分析消费者投诉典型案例,广泛征求金融专家意见,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10个要点:
增强银行卡安全保护意识。
消费者普遍重视银行卡的资金安全,却缺乏相应的银行卡安全保护意识,所以防止银行卡盗刷,须从增强安全意识开始。消费者要积极学习金融消费知识,牢固树立安全防范观念,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自身金融消费安全。
尽量使用芯片卡并开通提醒功能。
相对于目前多数消费者使用的磁条卡,芯片卡的安全性能有较大提高。对此,央行、银监会等部门曾加以推广,但因为换卡没有强制性,又有一定费用,且受卡号变更影响,没有引起消费者普遍重视,推广效果不太理想。为此,特别提醒消费者,为安全起见,还是尽快将磁条银行卡换成芯片卡。同时,争取全部开通资金变动短信提醒功能,实时了解银行卡资金变动情况,以便在银行卡资金被盗刷时及时作出处理。
不要在公共免费WIFI环境下登录银行账户或进行网上支付。
有不法分子专门在商场、咖啡厅等公共场所使用黑客软件搭建WIFI连接,一旦用户在网页上进行银行卡登录或支付操作,黑客将轻而易举盗取并掌握用户的全部银行卡信息,为盗刷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尽量不要随便使用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更不要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登录信用卡、网银账号,或进行网上转账和支付,以防用户名和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被盗取。
不轻易透露银行卡信息。
不向任何人透露信用卡有效期、卡片背面数字信息、授权短信或付款验证码。银行不会以任何理由获取客户网银密码和取款密码,对以“异常账户交易”为理由,要求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的短信、电子邮件或网站要保持高度警惕,感觉自己银行卡或信用卡不安全时,及时挂失并冻结问题卡,使损失降到最低。
科学谨慎设置银行卡密码。
密码设定要科学谨慎有技巧,一般不要用自己及家人的生日、电话作为银行卡密码,密码设置务求多变,并分级管理。对重要账号,要通过绑定个人电子邮箱或手机号、加装数字证书或申请U盾、定期修改密码等,进行多重保护,加强管理。要增强密码保护意识,在银行、商场等公共场合输入密码时,养成遮挡的习惯。
提防伪基站发来短信。
诈骗短信内容附带的网址链接,实际上是伪装成各个电信运营商或银行官方网站的钓鱼网站,会诱导用户在页面上填写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并进一步诱骗下载手机病毒。消费者千万不要贪图类似“积分兑换”“积分换电话充值卡”等小便宜,不轻易点击类似短信中附带的链接。
减少银行卡内的流动资金。
使用率高的银行卡不宜存储过多资金,最好在自己多张银行卡中专门设置一张银行卡作为网购或日常消费刷卡支付使用,不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的关联账户中保留太多资金。最好设定每笔或每日最高资金流量。多余流动资金可根据自身情况购入短期理财产品或存入定期,减少活期现金,降低资金流动性,让资金在盗刷前多设一道屏障。
谨防二维码陷阱。
现在,越来越多商家提供扫描二维码方式支付货款,有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植入二维码中,让一些消费者“中招”。因此,消费者对于在购物时接触到的二维码信息要多留心,使用二维码消费后还要及时核对扣费信息,以免卡内资金被多刷、盗刷。
发生盗刷马上采取措施。
消费者如果发现银行卡被盗刷,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步,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挂失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自行操作,冻结卡片,防止损失继续扩大;第二步,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并保存立案回执;第三步,可采取到附近银行取现并打印凭证或其他方式,证明银行卡没有丢失,转走资金不是自身行为,以便在向银行主张权利时有据可查。
选择安全性更好的银行卡产品。
目前,各发卡行都对银行卡的使用安全高度重视,有的发卡行通过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测来防范盗刷的发生,并且对持卡人被盗刷后的损失赔偿态度积极,可以减免账户变动的短信通知服务费等。消费者在申办银行卡时,可以货比三家,选择服务更好、安全措施更多的银行办卡。另外,对银行卡被盗刷后的损失给予赔偿的“银行卡安全险”产品已经出现,投保金额可选,保费也较为合理,建议消费者给予关注。
鉴于金融消费安全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而目前这方面的犯罪不仅多发而且越来越智能化、高端化,广东省消委会、省金消保联合会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携手共治的良好局面。
第一,公安部门要严打金融犯罪,严惩犯罪分子,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第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加强研究金融消费安全问题,采取科学有效防范措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水平,减少并杜绝发生盗刷等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第三,社会各界联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利用一切载体,加大金融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安全防范意识。特别要针对中老年人和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开展重点教育,传授防骗防盗技巧,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粤工商
银行卡盗刷投诉典型案例
2015年12月3日,消费者葛先生在ATM机取款时,发现其工资卡账户显示余额异常。葛先生随即到开卡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某支行现场查询,经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葛先生银行卡中的9500元,于11月30日分4笔在广东省吴川市的一台ATM机上被人盗刷取走。
葛先生咨询银行工作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工作人员答复称:一是挂失,二是打110报警。葛先生马上报警,同时要求银行承担相关责任,得到的回复却是:“银行无责任,现在银行卡被盗刷的现象很多,银行无法承担责任。”葛先生则认为银行有义务和责任保障消费者的账户安全,遂向广东省消委会投诉,要求银行全额赔款。
广东省消委会接到投诉后,及时联系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依法转达消费者的诉求。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协调,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回复称相关支行已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按照流程,需要警方配合调查核实,有结论方可断定责任方,如需尽快解决,建议通过司法程序处理。但葛先生表示上法庭较为麻烦,希望能够调解解决。
省消委会作进一步沟通调解,并反复说明银行保护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最终银行同意赔付被盗刷金额的70%给消费者葛先生,消费者表示接受,投诉调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