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经济开发区开拓“智慧城市”建设新版图

16.09.2015  16:20

中为光电LED芯片自机群动化分选

 

麦乐克实验室

 

欣北?钱江国际广场

 

市民公园

  六年前,惠普做过一个项目——地球中枢神经系统,想要给地球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系统。这样雄心勃勃的愿景背后,就是一个十亿级传感器的梦想。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被传感器覆盖的世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可搜集地球上的各种数据,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这个世界处处可以被量化,实时可以被感知。
  当下,杭州,传感器的机会在哪里?
  在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2013年,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杭州国际传感谷建设,重点发展以红外、无线、纳米、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为特征的新兴传感技术产业,聚焦传感器产业多元化发展。目前,传感谷已引进和培育以麦乐克电子、中瑞思创、中为光电、休普电子为代表的传感企业20余家,合同产能43亿元,并与国际传感器专业协会——德国AMA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被国家工信部主管部门和省、市经信委分别授予“全国传感器产业化基地”、“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感器产业发展基地”、“杭州(国际)传感产业园”等称号。
  随着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大趋势,传感器产业被纳入全市智慧产业发展体系,传感谷也跃入“两区三城九镇三谷”重大战略布局,成为助力杭州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钱江经济开发区对传感谷的整体规划做出了调整。
  今年7月,新制定的《杭州国际传感谷建设规划(2015-2020)》正式出炉。秉承产业与环境的“双生态”建设理念,传感谷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总投资100亿元,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增加值50亿元以上,初步建设成为集传感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产业化生产、产品展示、技术交易、公共平台支撑和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绿色低碳的综合性传感器技术核心区、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杭州国际传感谷总规划面积为6831亩,总体形成“培育孵化区+产业集聚区+商住配套区”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一谷三区”格局。
  
   ◎培育孵化区
  ——好项目、好企业从这里起步
  从钱江经济开发区的整体规划上看,东至兴国路,南至宁桥大道,西至兴起路,北至兴元路,这块规划面积为992亩的土地,就是杭州国际传感谷的“培育孵化区”。
  “培育孵化”顾名思义,是要针对一些有潜力的项目,在科研、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风险投资,以初创型企业、小微企业为抓手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如同一颗优质的种子,需要合适的温床和足够的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传感谷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能供给产业生命力的“心脏”。而“培育孵化区”就是助力传感器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小微企业成长的“心房”。
  目前,“培育孵化区”已囊括了钱江创新创业产业园、微时代城、中瑞思创、中为光电、中翰金诺等一批具备培育孵化基础的园区及传感行业企业。根据规划,该区块将主体配置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技术展示中心、产品检测和认证中心、营销网络服务中心和产学研基地,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传感器公共技术服务大平台。
  ◆ 小微企业孵化基地: 依靠优惠政策和优越的研发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培育和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 产品技术研发中心: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服务平台、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全国的传感器产业技术服务。
  ◆ 产品技术展示中心: 围绕共性平台,重点展示传感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应用子集,重点展示传感器应用体验,着力培育市场环境。
  ◆ 检测和认证中心: 建设国家级传感器产品检测中心及传感器CA认证中心,提供传感器公共检测服务。
  ◆ 营销网络服务中心: 面向全国,服务产业基地,为传感器企业提供优质的电子商务服务和网络营销解决方案。
  ◆ 产学研基地: 鼓励和吸引传感器技术、应用相关的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AMA协会入驻中国传感谷设立传感器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基地。
  为传感谷的发展实现产业人才集聚,储备、培育骨干企业和优质项目,是“培育孵化区”最核心的功能。据悉,由钱江经济开发区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产业公共平台——浙江省传感器与微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即将入驻培育孵化区。工程研究中心致力打造传感器与微系统设计和测试服务两大公共平台,重点探索微系统传感芯片、汽车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医用传感器与智慧医疗三大研发方向,申报并建立省级,乃至国家级传感器及微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集聚区
  ——五大产业集群汇聚发展实力
  在世界经济的变革中,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大量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大都来自这些区域。
  杭州国际传感谷是全市“两区三城九镇三谷”大版图上的一员,若要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势必需要一个“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传感谷建设发展的强力“引擎”。
  规划中的“产业集聚区”,东至顺达路,南至兴元路、康信路,西至兴中路、顺风路,北至东西大道,呈倒“L”形,规划面积3609亩。依托区域内的中国环境与能源产业园、万华科技园等现有产业园区,该区块主要集聚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和传感器上下游产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红外传感技术、新兴传感技术、RFID技术、传统传感技术、国外高精尖传感企业五大产业集群。
  ◆ 红外传感产业集群: 以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为主导的红外技术产业集群。
  ◆ 新兴传感技术产业集群: 以生物、无线、纳米、微系统等为主导的传感技术产业集群。
  ◆ RFID技术产业集群: 以中瑞思创(含钜芯科技)为主导的RFID产品及应用产业集群。
  ◆ 传统传感技术产业集群: 以压力、速度、流量、位移等为主导的传感技术产业集群。
  ◆ 国外高精尖传感企业集群: 以德国AMA传感器专业技术协会成员和美国传感器企业为主的国际高精尖传感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区”将如何推动杭州国际传感谷发展?
  产业集聚区,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培育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感器骨干企业,帮助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传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产能拓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是提升传感谷经济实力的具体实践。而这块区域最终呈现的成果便是,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等领域集聚了较大规模的各类传感器技术企业,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型传感器龙头企业。
  目前,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数码港大数据产业园。该项目由中国数码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重点打造云计算运营中心、智慧城市数据中心、金融数据灾备中心、区域总部运营中心,打造“中国数码港钱江云特区”、“区域总部经济园”和“上市公司孵化园”,建成后可实现销售20亿元,并计划与中关村合作打造“中关村领创空间”。
  
   ◎商住配套区
  ——便利的生活圈子就在门口
  “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了城市。”正如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对城市多彩生活的概括,人们总是对轻松便捷、时尚品质的生活无限憧憬。
  判断一块区域是否能长久的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要看这里是否具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配套。毋庸置疑,一个能满足人们办公、居住、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商住配套区”,对杭州国际传感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规划,杭州国际传感谷的“商住配套区”位于钱江经济开发区城市功能区南侧。在这块由兴起路、宁桥大道、望梅路和规划八号路合围而成的2230亩土地上,现已配备了市民公园、市民广场、科创中心大楼、野风?启城、九龙仓?君廷、康庭和苑、景丽华庭等城市商住配套设施。
  然而,这并非全部。
  在规划中,到2020年,这里会有配备了办公、会议室、茶吧、多功能厅和超大停车场的“国际传感器协会大楼”,集合了智慧酒店、智慧养老、智慧厨房、智慧家庭、智慧影音、智慧客厅等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全方位智能家居的“未来智慧生活体验馆”,集超市、图书馆、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白领生活精品社区”,注重开放式公共空间与精细化服务的“YOU+国际青年公寓”等等。
  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文娱等一应俱全,这里将是传感谷中的“城市生活空间”。
  此外,为满足传感器产业发展所需,还将在商住配套区设置产业投融资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进一步为入驻传感谷的企业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
  ◆ 产业投融资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传感器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搭建银企资金供需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在示范区内设立传感器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发展担保资金、投资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等。
  ◆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优势,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的传感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咨询、市场推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扩大“杭州国际传感谷”的影响力,10月22日,由钱江经济开发区承办的“2015中国(杭州)国际传感技术高峰论坛暨2015年(浙江)物联网传感技术创新大赛”将在杭举行。
  本次大会旨在为政府、行业企业、创业者、工程师和专家学者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并通过创新大赛项目比拼,展示当下传感技术创新成果。大会当天,将有10个经过复赛评选的项目进行现场路演,若项目被投资机构选中,可进行现场投资签约。
  目前,传感技术创新大赛项目征集已经开始,详情请关注本报9月17日的相关信息。(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