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钱塘江大桥要动十年来最大的手术(图)
在战火威胁中修建,在侵略者前自毁,在抗战胜利后修复,数十年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
不需要加上任何解释,所有的杭州人都会知道它是谁——钱塘江大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桥。
这个桥梁史上的奇迹,对于杭城市民来说,也许少了一分传奇色彩,多了一分亲切感。很少有市民,没从这座桥上走过,对不少老底子杭州人来说,直到孙儿辈都出生了,大桥还像自己刚出生时那样屹立着,仿佛未曾变过。
渐渐的,很多人忘了,其实它已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
从本周一开始,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一桥工区的师傅们正在为大桥进行一场大修。
从工作计划上来看,今年钱塘江大桥工区需要对大桥的两孔(注释:钱塘江大桥正桥一共为16孔15个桥墩)进行集中大修,这个规模是自2006年以来,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面工作量最大的维护工程。
换一个铆钉
就要经历5道工序
“我们主要是对钱塘江大桥的下层,也就是火车通行的这层,还有桥梁桥墩一些部分做养护工作。”昨天早上8点半,工区工长来师傅就带着自己的组员们,准备着上桥开工。
亲手养护这座拥有“我国第一座”名号的大桥,自然感受更加不同。已经亲手维护了钱塘江大桥30年的韩师傅说,除了活得细点,就是“桥上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进行养护替换。”
活要细到什么程度?就拿桥上最小的组成单位铆钉来说吧——昨天工人们的养护工作,就是要对付这些铆钉。首先得由经验丰富又细心的老师傅,一个个地观察,发现锈迹比较明显的,便标上记号。此后,需要用氧乙炔进行气割,除掉旧铆钉,换上新的之后,还得喷砂、除锈、重新喷漆。
这还仅仅是铆钉。由于桥梁历史原因,钱塘江大桥一直使用的是木制枕木。这次大修,不少枕木也得更换,用来更换的枕木,自然是需要工人们徒手抬上去。韩师傅摆了摆手:“这活有不少讲究,就是最简单的抬枕木,重的一根就有400来斤,不是熟练工,一般两个人还真抬不动呢!”
钱塘江大桥的正桥有16个桥洞,工人们唤作“孔”。每年,除了日复一日的日常维护,他们都会进行一次大修。通常每年都要大修“一个孔”,15年一轮,然后开始新的大修周期——没错,第15年就得修“两个孔”。
而一个孔,就得让工人们白天干、晚上干地辛苦上一个月了。
“这得看车辆通行情况,有时候得夜里加班到三四点。”来师傅介绍说,由于大修期间,火车是照样通行的,所以工期还往往得看火车通行的情况。
30年来
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检测修理
大桥的半露天环境,让大修的时间,不得不定在8月份。这是因为,大部分维护替换上的部分,都要重新除锈喷漆,最忌便是下雨。而杭州这个天气,想要长时间不下雨,也只能选择8、9月份。
其实除了每年大修,工人们平日里也是十分忙碌的。“我们有一组人,专门每天进行检测,一发现问题我们就去修。”问及有没有碰到过连续2天都不用出工修理的情况,同样干了30年的陈师傅仔细想了半天,愣是没想起来。
师傅们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桥通行的火车数量比起前两年有所减少,但依旧繁忙,一些枕木和铆钉已经有十年没有更换了,出现腐烂和生锈的情况,所以要进行大修。”
走在大桥上,钱报记者发现,几乎极少看到大桥的构件有明显锈迹的情况。来师傅一瞪眼:“大桥年岁都不小了,我们都是天天干活,这活干得不细致,不是和所有人过不去嘛!”
通车78载
大桥依旧坚固
虽然大桥依旧正常通车,但毕竟已经年近八旬,“身体状况”肯定不如以前。
现在钱塘江大桥的整体状况如何?“不是我们吹牛,平时我们钱塘江大桥工区的维修师傅们对待大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养护起来非常细心。从目前来看,钱塘江大桥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没有发现大的毛病。”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介绍,钱塘江大桥早已经成为了全国桥梁史上的标志,但随着大桥年纪增长,他们日常的养护压力也日益增大。“目前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大桥周期性的检查和养修方面。”
在大桥铁路桥的养护维修方面,目前主要是对腐烂的桥枕和生锈的铆钉进行更换,铁路桥面上盖板也需要整体除锈和重新喷漆。“上一次工作量最大的集中维修在2006年。”
桥坚强
已经安全了22915天
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到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算上今天,“78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915天,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曾经被网友们热捧为“桥坚强”。
大桥工区的职工每个月会对大桥铁路桥面进行一次详细的巡查。除了对枕木、钢轨和钢梁进行检查外,还要检查江水冲刷情况,水中墩是否会有开裂的情况。(记者 吴崇远 蒋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