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燕:在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寻求平衡

10.06.2016  19:23

8年开出8家“汝拉小镇”精致餐厅 

钱丽燕 汝拉小镇餐厅创始人

6月底左右,位于龙井双峰村里鸡笼山1-4号的汝拉小镇特色餐厅,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重新装修后,即将再次亮相。

这是杭州开出的第一家“汝拉小镇”,迄今已有8年时间。“汝拉小镇”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品牌,到如今在省内已有8家门店,光杭州就有5家,在本土食客中捕获万千忠实粉丝。

钱丽燕正是站在“汝拉小镇”背后的那个“镇长”。这位85后创业女性,也在8年的光阴流转中,从一个活泼俏皮的女生,蜕变成了成熟干练的女老板。

不过岁月在她脸上只留下了淡淡的痕迹,世俗也未完全改变她创业时的初心。钱丽燕在餐饮行业狂飙突进的商业洪流中,仍遵照着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入世而又出世地打造着她的梦想。

把法国小镇生活拷贝到杭州

杭州很多资深食客或许都听说过那个关于“汝拉小镇”的故事:因为女老板醉心于法国东部一个盛产葡萄酒的乡间小镇汝拉,一心也想在国内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她是照着那个小镇上餐厅的模样,在杭州打造了一家“汝拉小镇”。

这个故事的细节,在钱丽燕那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那是2004年她还在读大学时,和两位好友慕名闯入了这个法国小镇。眼前的一切,确实让她终生难忘:“小镇很偏僻、很安静,美得像童话。整个镇上的原住民只有9户人家,但这里有酒吧、有餐厅,都开在原住民的家里。主人的待客之道就像在自家客厅和老友举行一场party。让你完完全全融入当地的氛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拘束和商业味。这正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自汝拉小镇回来后,那个梦想,就像种子一样埋藏在了钱丽燕的心中。

2008年,大学毕业后,已在杭州某国有银行工作了一年多的钱丽燕,越来越感到朝九晚五、循规蹈矩的工作不适合自己。钢筋水泥高楼中的都市生活,也时时让她感到疲惫。几年前埋下的梦想的种子开始萌动起来。

那时我就已经看出,这个扎着两条辫子,大眼睛的漂亮姑娘,和其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太不一样了。她业务上手很快,很熟练,却总是有许多古灵精怪的想法。”钱丽燕当时的直接领导、现为某行支行行长的陈利群,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钱丽燕说道。

陈利群是钱丽燕的闺蜜,8年多来她们联络频繁。每新开出一家“汝拉小镇”,钱丽燕一定会邀请陈利群和前同事们去试吃,并认真地记下他们对于菜品和环境的建议。

陈利群说,2008年上半年的一天,钱丽燕突然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在不了解她的人看来,她的举动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进入国有银行的门槛并不低,收入也比较稳定。放弃了很可惜。但在我看来却一点都不意外。

从无人问津开到省内八家

2008年下半年,龙井双峰村里鸡笼山一个土坡上的3层楼民居前,种上了棕榈树,搭起了原木方桌,民居的墙面变成了彩砖,爬山虎从墙脚一直爬上了墙顶。

这是钱丽燕在杭州开出的第一家“汝拉小镇”,而当时在龙井一带,特色餐厅和民宿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多如牛毛,打出品牌的餐厅更是寥寥可数。

其实钱丽燕还在银行上班时,就已经开始策划和物色场地了,杭州龙井一带与城市喧嚣隔绝,风景宜人,而交通却很便利。她选择的那幢小楼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但她却认为这里的僻静、幽深,让她找到了法国东部小镇汝拉的感觉。

钱丽燕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房东把房子租给她,合同一签就是10年。

第一次创业开餐饮店我没有什么经验,完全不懂得什么市场营销。所谓的推广,也就是在大众点评之类的团购网上挂一下。”钱丽燕说,小镇是打造好了,但是人气却让她失望,“一开始小镇只是我自己的小镇,而不是大家的小镇。

后来,钱丽燕渐渐释怀了,不再纠结于人多人少。她索性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经营“汝拉小镇”,好在当时的房租也不高,坚持下来问题并不大。装修的钱不够,就先赚一些钱,陆续装修一部分。

2009年大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那天凌晨,一向不太相信传统风俗的钱丽燕带着一大串鞭炮,摸黑来到“汝拉小镇”门口,战战兢兢地点燃了……

可能是命运眷顾我吧,这串开门炮给我带来了好运。”当天白天,店里不合常理地食客爆满,“一天下来做了3万元营业额,要知道那时候的人均消费才50元上下。

也就是从那天起,这家特色餐饮店“一炮而红”,变得每天顾客盈门,“汝拉小镇”的名号在杭州吃货的圈子里流传开去。

2011年,钱丽燕又在西溪湿地开出了第二家汝拉小镇。那年起,她开店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了2016年,“汝拉小镇”一共开出了8家,其中杭州市区5家,萧山1家,千岛湖1家,温州1家。

去年下半年起,龙井的这家“汝拉小镇”开始闭店重新装修。钱丽燕说,第一家店开业时间有点长了,里面的设施和装潢都旧了。她的事业和梦想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她在这里投入的精力也最多,所以她想让这家汝拉小镇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回馈顾客。

混搭风”遇到“标准化

汝拉小镇每家店内的装潢、摆设,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精致,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和品位,但你很难说出他们属于哪一类风格。

复古的、现代的,城市的、乡村的,新潮的、传统的……各种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组合到一起,却能达到和谐相融,丝毫不显突兀。

所有店的设计和装修,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的。”钱丽燕说,从第一家店开始,从整体布局,到一个小摆件、小墙绘,都经过她精心挑选,亲自指定如何分割、摆放到哪个位置。

就像她自己说的,只有亲自动手、用心去做,才能让这个“小镇”拥有她本人的气息和灵魂。很多想法的实施,大多是对多年前去过的那个法国小镇印象的变现。但是很多细节并不能做到完全一致,这也是她唯一遗憾的地方。

汝拉小镇的菜品也是如此,不管是杭帮菜还是川菜、徽菜、粤菜,这里“集齐”了天南地北的口味,有些甚至一道菜里面就体现出多种风格,但却总能抓住挑剔的胃口。

我的风格就是‘混搭’,随性而为,不按行规出牌。”钱丽燕直截了当地说,一如她在西溪湿地慢生活街区相隔50米开了两家汝拉小镇,这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完全是大忌,而她却把这两家店都做得风生水起。

这两年,钱丽燕也有一些烦恼和困惑,是否应该继续照着最初的梦想打造一家又一家的汝拉小镇。

之前有家金融机构找到我,愿意以一个非常可观的价格全资收购8家汝拉小镇,我拒绝了。

不过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也让钱丽燕时而慢下来思考汝拉小镇未来的发展,“从个性化的特色餐饮店的角度出发,8年开出8家店,而且让品牌获得目前的知名度,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以连锁餐饮和资本扩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速度太慢了。

钱丽燕说,当年开第一家店时,她曾定下一条规矩:每天接待的顾客不超过50人。是为不让人多破坏幽静、随意的气氛。

而目前她已经尝试着建立中央厨房,让一部分菜品实现标准化制作,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发展需求。并且她还在着手制定一整套经营管理体系,推行连锁加盟经营。

不过我知道过度的标准化必然会让餐饮店失去原有特色,所以我们还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年届而立,依然年轻的陈丽燕在做选择的时候,显然已比8年前谨慎了很多。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商报记者 汪琦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