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地”变活钱 丽水“三权抵押”引来百亿创业活水

09.12.2014  17:04

  中新网丽水12月8日电(记者 胡丰盛 通讯员 阮春生 吴沁沁)“真没有想到,我流转过来的土地也能抵押贷款,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近日,用手中流转过来的145.8亩农地,刚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商银行获得350万元贷款的金林美,脸上笑开了花。有了这笔贷款,她的新钢架大棚将很快开建,温室大棚规模将扩大一倍。

  今年在丽水市推开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以及去年全面启动的农房抵押贷款工作,加上开展多年的林权抵押贷款,丽水农村金融新政已形成了农村“三权抵押”核心模式,成为丽水农民生态创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表示,作为人行批准的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自2012年5月启动以来,已构建完成了农村产权融资框架,实现农民基本产权全部可抵押,破除了农民想创业但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障碍,成为试点三年来的最大亮点之一。

  三权抵押,相当于从三个不同方向为农民开启了三道融资闸门,为农民创业送去了资金活水。农房抵押贷款,就是打开资金流最给力的一道闸门。“只要完成农房产权的确权工作,丽水九成共36.7万户农村信用户都能凭房贷款。最保守估算也有近600亿元的农房抵押价值。”人行丽水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副科长梅继承介绍,一个信用等级好的农户,贷款金额能达到20万元以上,而且贷款额度随着信用的积累,还可以不断增加。

  最近,云和县浮云街道红光村村民陈中兴用农房抵押从信用联社拿到45万元的贷款,顺利募得创业资金。他高兴地说:“以前贷款要找3个人来担保,到处求人,十分麻烦,没想到这次用农房抵押就顺利贷到款了。”

  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龙泉先行试点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对林权抵押贷款的再延伸,主要面向农业和林业大户,把“死地”变成了活钱,有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丽水早在2006年率先开展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到今年10月已累计为农民发放贷款12.44万笔110.46亿元,户均贷款从4000多元提高到8.9万元。

  在林农们眼中,满山的竹子尽是宝贝。“林农过去要‘砍竹’变钱,现在忙着‘护竹’存钱。”庆元县淤上乡局下村村委主任叶兆吉感慨地说,这个变化得益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展。全村360多人,过去大家都以砍毛竹卖为主要经济来源,自从林权抵押贷款开展以来,林农们贷款搞起了高山蔬菜种植。农闲时,村民们都成了竹林看护员。最近三年,村里近20多户危房户建起了新房。

  据统计,到今年10月末,全市三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4万笔,累计发放贷款148.13亿元,其中今年贷款余额就比去年末新增15.3亿元。更可喜的是,全市三权抵押贷款不良率仅0.14%,而其中绝大多数为延迟还款,真正被银行列为呆账的仅36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