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浙学文脉 熔铸浙江精神
江南财赋地,人文渊薮邦。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浙江传统文化,是浙江改革发展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
自2005年我省启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以来,从阐发浙江文化中国意义的战略高度出发,工程全面深入研究浙江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日前,记者从省社科联获悉,13年来,工程相继启动一期、二期,八成立项课题聚焦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已出版或即将陆续出版的学术成果将达2000部(册),力争打造一部新时代的浙江人文历史百科全书。
13载接续
钩沉浙江千年文脉
位于杭州市天目山路的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起步于13年前的一项重大编纂出版工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05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之初,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组织多方学者,“积极响应省委建设文化大省号召,心怀为天下学子所用、让优秀遗存发挥更大价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世界各地的宋画集结成书”。这一提议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宋画全集》得以立项。
13年来,编纂团队遍访海内外200余家文博机构,从不太理解到密切合作,从被动提供资料,到主动提供古画首次公开的机会,项目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先河;13年来,从《宋画全集》的编纂出版,扩展到实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一个更为完整、更为真实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原貌陆续呈现在世人眼前。
“大系”钩沉古代艺术文脉,是这13年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一个缩影。翻阅一期、二期立项目录,《浙江通史》《浙江藏书史》《浙江民国史研究》《浙江学术编年》《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浙江儒学通史》《浙江古代文献总目》《浙江书法研究大系》等课题,或深刻蕴含浙江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或精准阐释浙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或娓娓述说浙江人文历史长河中的动人篇章,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浙江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实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彰显了历届浙江省委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认为,文化研究工程是浙江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文化传统赓续发展所下的一盘先手棋,也是浙江在文化领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重要标志。
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二期工程在一期宏观钩沉的成果基础上,注重凝练浙江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包括浙江史前文化与考古研究、浙江学术史研究、浙江宗教文化研究、浙江特色文化研究、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研究、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党领导下的浙江革命武装斗争史研究等,关照浙江历史文化发展的知往鉴今。
比如新增的浙江史前文化与考古研究。它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及国家形成早期浙江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为论题,基于浙江近年来的考古新成果新发现,围绕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上山文化等,探究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的认识。
在浙江文献专题,浙派优势学科文献梳理及研究、浙江文献总目、浙江进士总录、浙江珍贵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馆藏未刊本(手稿)整理、浙学研究精品外译、海外当代浙江研究数据库建设等,全景呈现浙江文献典籍的浩繁卷帙。
比如浙江馆藏未刊本(手稿)整理。作为浙江文献基础整理项目,主要整理影印出版1950年后未影印出版的稀见文献,选辑浙江历代文人所撰或馆藏稿本中主要内容事涉浙江而未出版刊行的文献资料,以稿抄本、档案、碑拓等为主。仅一期文集就达100册,今后还将陆续出版石刻文献、印谱、信札和日记等专题。
最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工程还新增了浙江艺术专题,浙江书法研究大系、浙江戏剧研究大系、浙江中国画研究大系(包括浙江画院志)、浙江音乐研究大系等一批课题,勾勒浙江艺术发展史的天籁与妙笔。
比如浙江书法研究大系。浙江历来是中国书法重镇,课题研究辑选先秦至现代浙江书法家墨迹和名碑石刻图版,全面梳理浙江书法的历史概貌、重要人物和史实,展现浙江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一研究也填补了浙江文化典籍整理的空白。
挖掘传统思想 阐释当代浙江精神
一项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龚延明承担的《浙江历代进士录》课题已完成初步摸底。按照今天的浙江行政区域面积统计,自唐五代到明清,浙江历代进士总数约1.5万人,为全国的十分之一。
这份刚刚完成罗列的长名单,恰如再现浙江思想史上群星闪耀时:政治家兼军事家于谦,政治家陆贽、刘基,思想家陈亮、王阳明,科学家沈括,教育家吴震春、蔡元培,文学家孟郊、钱起、张志和、陆游、袁枚、龚自珍,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化学家王应麟,史学家胡三省、宋濂、邵晋涵、全祖望、章学诚、徐松,地理学家王象之,经学家卢文弨、俞樾,绍兴师爷宗师汪辉祖,天一阁创建者、著名藏书家范钦,等等。
在龚延明看来,要了解自隋唐以来的浙江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等历史和浙江人在国家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绕开这一万多精英人物的活动,“他们所引领的时代主流思想,是探究当代浙江人精神基因的重要源头。” 接下来,课题组将进行分组撰写,在明年完成千万字的著作结题。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通过深入研究阐释浙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浙江精神的内核,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源由,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实践探索。”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盛世豪认为。
回望浙江历史,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 众多杰出人物引领的时代思想,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的作为和精神,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渊源有自的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育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总序中,习近平同志深情地写道。
翻开一期“浙江历史名人研究”名录,从古代的王充、王羲之、刘基、于谦、黄宗羲,到近现代的王国维、章太炎、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吴昌硕、潘天寿、夏丏尊、张元济、童第周,均被一一列入,成为学者们学术求索的研究对象。
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2004年,省党史办为深入研究毛泽东在浙江的足迹,特意成立专项课题组,反复核对毛泽东在浙江停留的785个日日夜夜,所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如主持起草“五四”宪法、制定《农业四十条》、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研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等,整理出版了《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一书,成果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一期成果基础上,二期工程相继立项浙江学术史、浙江宗教文化史、浙江儒学通史、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等多个项目,系统钩沉浙江名人及其人文思想和著述。
近年来,这些研究著作的陆续出版,为凝练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浙江人民的精神共识找到了历史基因,更是为近年来浙江涌现“最美现象”、乡村文化礼堂等道德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系统合力研著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在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内,由该院教授龚缨晏牵头,集合宁大、浙大、浙江工商大、杭师大等四所高校师资力量,正在进行一项名为“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
根据课题设计,研究将浙江置于世界历史的宏大背景下,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深入考察浙江的海外交流史,重点是研究从明朝开始至民国初年(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浙江海外交流史。其中一项苛刻的学术要求是,熟练运用第一手外文原始资料进行独立研究。这也意味着,这个课题首次从“浙江”的角度来研究中外交流史。
在龚缨晏的设想里,通过大规模的海外史料搜集整理出版,等到2022年项目结题时,学院将有望建成浙江海外交流史图书馆;培养一批对外交流史骨干师资力量;在人才培养上,通过研究生课程调整,设置外文手稿等新课程,在高校学科设置中形成独特优势学科。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认为,通过两期文化研究工程的实施,千余名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专家学者合力梳理浙江人文传统,为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充实新力量新内容新优势。
走进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四楼的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浙江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带着历史余温扑面而来——在一张武义县陶村地图上,先民们踏遍全村山山水水、角角落落,绘制了这张长达15米的整村田土面貌,笔墨细微到勾勒出每条山川河流的走向;在一份遂昌县大拓镇全氏家族的286件文书里,记载了自元代始全氏从周氏手上购买的山地,再现六百年的家族兴衰史……
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始建于去年底,收藏了元明以来的民间文书近10万件,是国内外收藏浙江契约文书最多的机构。这些文书中,以土地契约、鱼鳞图册、诉状、归户册等为主,内容涉及经济活动的买卖、典当、借贷、雇佣、赠送、赔偿、赋役等,真实呈现浙江古代民间民事生活实态,有着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重要学术价值,被誉为“中国东南亚区域搜藏和整理民间文书最具学术积累的文献宝库”。
这是近年来,浙师大以承担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多个项目为牵引,打造文献研究学重点学科,先后成立浙学研究院、承担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出《重修金华丛书》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一跃成为浙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高地。
在更大层面上,两期文化研究工程的实施,所立项选题之广、研究探潜之深、参与学者之多,也激发了全省各地的文化自觉,相继开展地域文化整理、挖掘和研究。杭州、温州、宁波、金华、丽水、湖州、义乌、乐清等地相继实施地方文化研究工程,整理出版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历史文献,初步形成了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文化建设的浙江样本。
地方的文化自觉正在潜移默化地增强着地方的文化自信。在二期工程立项课题中,天台山和合文化作为全省唯一的地市级课题入选。在未来三年内,台州市将完成包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等五部专著,在台州学院筹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合文化研究院”,打造影响国内外的学术高地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从组织学术力量,到带动社会力量;从立意学术研究,到增强文化自信,随着深入实施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必将为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基础,进一步夯实浙江人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根基,激励浙江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