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21天搞定司法鉴定 法院新举措让民事案件鉴定时间大幅缩短

09.01.2018  09:21

一个故意伤害赔偿案件,有80页的证据材料,原本做司法鉴定要花费2-3个月,但现在当事人通过杭州余杭区法院的在线鉴定平台,只花了21天就搞定了,让他惊喜不已。

昨天上午,浙江省高院召开的浙江法院民事案件在线鉴定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介绍了从去年11月底,“民事案件在线司法鉴定”平台在余杭区法院上线运行以来的情况。

背景

司法鉴定工作仍有问题

在线鉴定”余杭试点

浙江高院民一庭庭长俞少春在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全省法院受理各类一审民商事案件数量达到85.3万件,居全国第三,且需要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的案件量也是逐年增长。

但目前司法鉴定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诉前单方委托鉴定公信力低,存在未能保持中立、有失公正的情况。而面对巨额的利益驱动,“鉴定黄牛”往往通过买断赔偿款、证据造假等,非法取得有利的单方鉴定意见。与此同时,司法鉴定工作存在着鉴定周期过长、手续繁琐的问题。

从2017年浙江省法院涉鉴定一审案件来看,平均鉴定扣除审限天数为58天,其中扣除审限最长的案件用时为366天。还有部分鉴定意见说理不充分,鉴定文书质量参差不齐。

为此,2017年11月底,“民事案件在线司法鉴定”平台在余杭区法院试点上线运行。

效果

从3个月左右到25天内

司法鉴定周期大幅缩短

2016年6月,杭州两男子因停车堵了路,发生口角后扭打起来。其中一男子将对方打成轻伤二级,去年8月,打人男子被提起公诉。受伤男子则在去年11月底,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同时,受伤男子自己找了个司法鉴定机构,做的伤残等级鉴定显示,为十级伤残。但是打人男子不认可该结果,要求重新鉴定。去年12月4日,案件承办法官在在线司法鉴定平台上提交了申请,并上传了80多页的相关材料、证据。

12月25日,鉴定结果就出来了,显示并不构成十级伤残。当打人男子的代理律师听说鉴定结果出来了,当即跟法官感慨:“这速度快了太多,之前2-3个月能出鉴定结果已经很好了,现在等了21天就好了。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平台已经与11家鉴定机构实现数据共享,成功完成在线鉴定案件364件,平均鉴定期限从3个月左右缩短至25天以内。凸显了“民事案件在线司法鉴定”的便捷性和先进性。

目前,浙江省暂时只有余杭区法院在试用该平台,在余杭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法医类、物证类、影像资料类这3类纠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在线司法鉴定。

俞少春介绍,下一步待试点经验成熟后,改革将全面推广至民事审判领域,并分阶段逐步实现全省推广,还会延伸平台服务至诉前调解环节,有效减少诉前单方鉴定的比例。

平台简介

民事案件在线司法鉴定平台”可以实现法院、鉴定机构、当事人三方的数据共享。法官可以在线发起鉴定任务、线上传输检材、当事人线上缴费、鉴定节点管理、跟踪整个案件的进程。法官通过跟踪鉴定整个进程,了解鉴定机构职责、能力及业务范围、业务评价,从而提高鉴定质效。

小科普

司法鉴定:是指在打官司时,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鉴定意见是诉讼活动中法定证据之一,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证明力。鉴定意见作为一种证据必须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法医类案件的鉴定:包含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鉴定、亲子鉴定、酒精检测等。

物证类案件的鉴定:包括文书鉴定,主要是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等。

影像资料类案件的鉴定:是对光盘、图片、视频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过程进行鉴定等。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舜 通讯员 高媛萱        编辑: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