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力山西经济“稳增长”

22.10.2014  20:13

  历史上,山西拥有深厚的金融文化传承,是中国现代金融的发源地。山西票号从十九世纪开始至二十世纪初叶,“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先后在国内外设立分号达500多家,“汇通天下”,开创了中国近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先河。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一直倚重煤炭能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金融业一度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我省金融改革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试验区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各项制度建设,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加快,推动金融支持综改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金融加快支持我省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我省银行投入转型综改“四大领域、十二大项目”的贷款余额达到9476.1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63.1%。我省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2.5%、29.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我省金融业为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搭建两个平台助力经济发展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城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初步测算,我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超过3000亿元,为激活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支持城镇化建设,2013年年初,我省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在大运路沿线、上党城市群、百里汾河经济带等主要城镇群,选取51家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整顿规范,充分释放和发掘平台融资功能。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原则,协调地方政府通过“划土地、给权利、注资金、引企业”等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平台实现现金流全覆盖。2013年,51家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融资152.9亿元,对城镇化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供需双方高效对接。
  我省有很多优质企业,但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运用还很匮乏,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融资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实现银企双方高效对接,山西金融服务平台于2013年4月底正式上线运行,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起一个项目发布权威、企业信息准确、产品服务聚集的平台,使融资服务工作由银企相互之间“盲人摸象”,向银企双方全方位接触转变,由一次性银企洽谈对接,向全程式、常态化、多点式服务转变,由过去单一的信贷产品服务,向多种融资方式协调联动转变。平台与省内外60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和各类企业的融资。截至2013年年底,山西金融服务平台共收录融资项目(企业)1239个,助推527个企业项目融资对接,授信金额370.2亿元,贷款余额305.5亿元,对促进全省企业项目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开辟贷款新渠道
  据调查,我省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率只有39%。这一比例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于正处在加速推进中的我省城镇化而言,还明显不足。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抵押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激活农民手中最大的资源——“土地”。创新就是通过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资源,解决融资难问题。
  2013年年初,我省选择运城市开展了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预期收益作为还款保证,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这一办法使土地变资金、资源变资本,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开辟了农户融资新渠道。
  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仅绛县一县,就累计发放贷款913万元,支持土地流转22000余亩,形成512个规模经营大户,涵盖设施蔬菜、油桃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有力促进了土地效益提高和农民增收。2013年年末,新绛县的试点工作正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股权交易中心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
  为破解“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的问题,打造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孵化器,推动企业最终实现IPO上市,全面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必须加快金融市场建设。2013年8月,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之后,我省迅速组建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股权交易中心,为我省资本市场发展建立新四板填补了空白,为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股权转让、信息公开、企业展示、融资培训建立了开放式市场。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转让、结算交收、代理分红派息及企业私募债券发行、转让等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可通过质押融资、私募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将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获得直接融资支持。目前,企业参与热情非常高,挂牌展示的企业达866家,覆盖了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高新技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众多行业领域,并首批成功发行5000万元私募债。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选择太原高新区作为试点,推动100个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保险、担保等方面的合作,然后逐步向山西科技创新城和11个市的科技创新园区推广;二是促进融资对接,通过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向省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公开发布高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项目近100个,与省科技厅共同组织高新科技企业参加国家科技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科技国际融资洽谈会”,推动多家金融机构与46个项目融资对接,意向金额2.38亿元,投放贷款1.97亿元;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科技型企业在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道,选择优质中小科技型企业开展私募债试点工作;四是推动组建科技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协调解决科技型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引导保险资金及民间资本入晋投资
  2013年,我省保费收入412.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7位,但是保险资金在我省的投放很少,全省保险资金呈现外流的现象。为了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省委、省政府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资我省,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出台相关财政税收政策,调动保险机构来晋投资的积极性;编制《保险资金入晋投资2013年度推荐项目库》,促进保险资金与项目对接;重点推介重点项目,专门召开险资入晋协调工作会议;多方位宣传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积极吸引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2013年,保险行业在晋投资总额达187亿元,涉及高速公路、能源等9个省内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为民间借贷搭建无偿融资服务平台。2013年6月,我省探索成立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晋中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民间借贷提供登记备案服务,为民间借贷搭建无偿融资服务平台,引导民间借贷活动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化运作”。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撮合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借贷行为,满足借贷双方投融资需求,并引导融资再担保公司、金融中介机构和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入驻,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构建完善的民间融资登记、撮合、增信、风险控制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模式。目前,准备在山西11个综改试点县全面推开这项创新模式,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为切实提高全省融资担保行业担保能力,有效分散和防控担保风险,出台了《金融创新-培育组建融资再担保公司试点方案》,积极培育全省性融资再担保公司,以企业主体积极性为前提,适当配合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金增资改制。目前,已成立山西中联钢融资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资为15亿元;成立山西企业融资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这两家再担保公司的成立,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分险等服务,发挥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