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治理城市拥堵开辟了新的捷径

16.12.2014  21:03
  对于80后的金华城市“乐活族”王岸来讲,骑车既是一种个人爱好,也是上班的交通工具之一。每逢节假日,王岸总会约上朋友,背起相机,一路骑行到金华城市周边的美丽乡村,呼吸新鲜空气。而平日里,15分钟的上班路让他觉得这座城市其实并不那么拥堵。
  然而,让小王更加喜出望外的是,金华实施建设的“浙中绿道慢行系统”给他和骑行爱好者们更带来了不一样的“骑生活”。
  按照金华绿道建设总体规划,今后像王岸一样的骑车一族们或者可以轻松实现5分钟骑行或10分钟步行可进入社区绿道,15分钟骑行可进入城市绿道,30分钟骑行可进入区域绿道主线的愿景。相对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拥堵和停车难,小王说,“还是骑自行车方便”。
  据了解,自2011年10月武义县动工兴建金华市第一条绿道以来,目前金华市已完成武义绿道一期、二期工程(共70公里)和金华市区环积道山绿道、市民广场至仙源湖绿道。2014年是浙中绿道网建设全面启动之年。
  根据规划,金华市的绿道建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镇型绿道,主要依托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人文景点、城镇道路两侧和其他带状绿地等设立,是市民游憩、休闲、出行、健身等日常活动的绿色空间,也是城镇慢行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田园型绿道,主要连接城镇与重要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农业观光区和特色乡村等,依托城镇外围的开敞绿地(包括林地、湿地等)、水体、丘陵和农田等设立,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健身、旅游观光、寻古探幽、城乡交流等绿色休闲的空间;三是山野型绿道,主要连接城镇与重要生态区、景区、度假区、高山农业观光区等,依托山体、溪流等设立。
  “一年启动建设,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完善配套”,自2014年起,金华结合森林城市创建等,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串联城乡自然与人文景观、配套完善、景观丰富、服务周全,具有金华地方特色和风情风貌的浙中绿道慢行系统,为治理城市拥堵开辟了新的捷径。
  在双龙南街向南至二环南路路两侧,全长4450的红色沥青绿道已经布置完成,上下班高峰,骑车的人不在少数。这是金华全市绿道示范段的首段(城市风情),全长15公里长的金华绿道示范工程共分为三段,涵盖城市风情、乡村土风、山水雅致三大主题,从市区的宝莲广场最终到达安地的仙源湖度假村驿站,沿线不仅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和分级驿站,而且还串联起了城市公园、景点和山村田园,立体式的绿道系统成为了金华治理城市拥堵的一个亮点。
  在金华的武义、兰溪、永康……绿道正逐步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新的改变。王岸用照片向记者展示了他骑过的浙中绿道,武义的田园休闲、兰溪的民俗文化、永康的山野体验……每到一处,小王用相机拍下这些绿道和风景,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还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甚至加入到他的骑行队伍之中。
  11月中旬,来自金华金东区机关、各乡镇的14支老年代表队,从澧浦镇蒲塘村出发,沿着澧浦绿道途经山南村、平阳村等地,到达目的地积道山绿道大本营,徒步5.5公里,参加“千人健步走”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绿道建设是一项有利于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推动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的绿色工程,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居民的游憩、休闲、出行、健身等日常活动提供绿色空间。”金华治堵办一位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金华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属地原则,还专门成立了金华市绿道建设办公室,负责绿道建设统筹。同时,注重扶持在绿道项目的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等环节上优化相关程序,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速了绿道建设进程。
  在绿道建设中,金华还着力开发绿道标识的潜在功能,注入历史、人文、科普知识,打造“会讲故事的绿道”。在市区绿道建设中,要求标识系统上做到规范统一,对绿道经过的市区道路交叉口设橙色过街斑马线,杜绝人车混杂现象;在绿道经过的城乡结合部交通路口安装手控交通信号灯,确保安全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为引导更多人群参与到绿道骑行活动中来,金华还建立了浙中绿道网站、开通绿道公众微信和QQ群等交流平台,培育绿道“粉丝”,让更多人成为绿道建设参与者、维护者、宣传者。并通过开展“亲子骑”、“幸福周骑行”、“9.22”无车日绿道骑行、九九重阳绿道一日游、绿道音乐会和绿道百里毅行等诸多活动,传达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金华还将自行车站点建设和绿道建设有机相结合,实现无缝对接。今年该市市区新增公共自行车7000辆,总数量达到10000辆,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215.3公里,包括今年新增95.6公里,其中市区36.8公里。(金华市交通运输局新闻中心 徐益丰  石月部署)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