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积极探索农村光伏扶贫路径

28.10.2016  16:37

近年来,金华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着力突破瓶颈制约,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农村,探索创新出一条光伏扶贫的金华模式。2015年全市共达成光伏销售订单2150户,同比增长近200倍。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社会保障渠道单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而家庭光伏电站属于一次性投资,每月稳定获得收益,比较适合农村居家养老。但由于我市居民光伏起步较晚,老百姓认知不足,再加上并网审批手续繁琐、运行维修保障困难等现实问题,群众接受光伏推广障碍较大。2014年至2015年3月期间,我市推广家庭分布式光伏不到10套。为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难题,我市转变推广理念,以发展环保产业和实现养老理财“双赢”为切入点,先后制作了“光伏养老”宣传手册10万余册,把“科普大篷车”开进千村万户,利用村委办公楼、学校等场所开展政策宣讲,帮助农民明明白白算清楚养老经济账,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

二、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一套居民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成本高达几万元,需要7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为更好地方便群众、活跃市场,我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农民需求的三种融资模式,农民可以从中自主选择,有效解决前期投资难问题。一是全额购买模式。对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直接全额付款购买,免费用电5—7年收回投资,平均每户每年收益达到投资额的12%—20%。二是“光伏贷”借款模式。通过与银行信贷合作,实行首付30%、3年按揭还款的“光伏贷”,支付较少的首付就能马上享受光伏电站的收益。三是租赁模式。农户可将闲置屋顶租赁给光伏企业,采用全价上网的方式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由光伏企业与居民共享售电收益,让经济能力较弱的低收入农户顺利实现光伏养老。

三、创新服务运维机制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日常安装、运行、维护不到位,一直是制约光伏养老产业推广的主要障碍。我市从完善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入手,在方案设计、合同签订、并网检测、竣工验收、日常维护等方面,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群众省财、省力、省心坐享光伏政策红利。比如,并网审批方面,打出审批提速组合拳,全网82个供电营业窗口全部配专人负责分布式电源并网工作,开辟并网申请绿色通道,目前农村分布式光伏安装并网审批时间从过去的半年提速到了1个月。施工安装方面,推出“零成本”安装等多种套餐,鼓励光伏企业建立统一的安装标准和安装流程,由“无人机”对屋顶进行现场勘察,形成3D安装图纸,为农户量身定制专业施工方案,减少人工勘察的成本和危险系数,平均50个工作日内完成安装实现发电。运行监测方面,客户通过手机APP动态汇总每天、每周、每月及全年的发电量,实现拇指上的日常监控,农户也可以每天查询收益金额,定期领取。售后维护方面,由光伏企业为农户提供最低发电量保证和20年质保保证,明确光伏板损坏在质保期内免费更换。同时,通过APP实时传送的数据信息,为农户提供48小时全方位售后服务和上门维护。

四、衍生产业惠民新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具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的“蝴蝶效应”作用,不但照亮农民增收的“钱景”,也催生了市场发展的前景。一是推动产业发展。随着我市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迅猛发展,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并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比如,总部在金华市区的浙江晴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成立时只有2名员工,如今已拥有1100多名员工、11家分公司,并受到风投公司关注,有望成为全省居民分布式光伏的提供者。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国家电网目前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管理模式,用户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产生1度电可获益约1元钱。如果一农户安装3000瓦太阳能光伏板,减除村里补贴后投入资金约2万元,每月发电并网300度,全年收入就有3600元,投资回报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高于一般养老理财产品,能较好地解决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三是打造旅游亮点。在青山掩映下,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电板镶嵌在黛瓦白墙的楼房上,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以借力乡村民宿、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开发建设新的旅游亮点。比如,兰溪柏社乡岗岭下村,全村90户农民中已有1/4建起屋顶光伏电站,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村”民宿,打造“屋顶靓丽风景点”,目前已成为该乡的一大特色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