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要加强野外地质调查实践”——访裴荣富院士
裴荣富院士依然很忙。但说明原委后,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中国矿业报记者就“百年地调”进行的专访。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中国地质调查发展的一百年中,我国在矿床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裴荣富:一是在同一个地球(one earth)、同一个地质(one geology)开展矿床学研究和开发矿业的勘查工作中取得了大量成就。其中,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深化认识了三江成矿带、西南大面积低温热液、中亚成矿域、秦巴-南岭-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在深化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成矿区化并部署了整装勘查,引导企业跟上和风险勘查基金连接,快速突破。
二是由我国首创提出区域成矿系列的研究中,突破了矿床学研究中只以单一矿床研究的局限性,创造性地为矿床地矿系列进行归类,分解为成矿系列组、系列组合和系列类型三大类,以及成矿系列的亚系列、矿床式和矿床。该成矿系列成矿概念,在全国建立了214个系列,434亚系列,978矿床式,在全国勘查部署和指导找矿突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在国际地质大会(IGC)和国际矿床成矿图协会(IAGOD)发表论著,扩大国际影响力。
三是在上述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研究工作中,在完成国际矿床成矿图委员会(IGCP)“1∶25M世界大-超大成矿图”、“1∶25M海洋矿产资源图”和“1∶10M亚洲成矿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1∶1M全国海陆成矿编图更新引导找矿突破”。海陆成矿是根据古地磁、岩相古地理及古环境,由震旦纪到显生宙全球洋陆匹配样式,归纳出全球洋环陆、洋中陆和陆中海的洋陆成矿背景,据此将中国大陆划分出5大海陆边缘构造带和13个边缘构造区,并指出不同海陆区的矿产发现机率。其成矿认识为从今(大洋)证古(大陆)和以古论今发展了成矿学理论,应是当前国际的重大创新成就。
记者:这些成就对我国找矿突破起到了哪些指导作用?
裴荣富:在取得上述成就和已完成超大矿成矿规律新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找矿突破意义重大。首先是在全球成矿统一性、不同区域成矿专属性和国内成矿特殊性,以及在一定区内成大矿的异常性新认识基础上,划分成矿区带和矿集区,然后根据矿床(点)的等量和等密度圈出矿汇(Ore claster)作为整装勘查区。这是指导找矿突破的重要创新。
记者:总体来看,您认为我国矿床学10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处于领军位置?
裴荣富:我国矿床学100年来的成就,无论是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矿学,还是开发矿业及矿业开发的勘查地质学,在国际上应该能够达到大国的高度。中国创新的成矿系列成果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五论,特别是正在全球各省区开展的矿床地质志的研究中,将能更系统地完成全国成矿系列研究,该成果无疑将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此,在我国矿业大国的基础上,还有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的成就,无疑将会发展为全球领军的强国。
记者:您主持和参加的国内外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都分别是什么?这对国内矿床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裴荣富:我主持和参加的五大矿产勘查工作是:湖北大冶铁矿、江苏海州磷矿、巴基斯坦富铁矿、苏丹国铬铁矿和红海山区富铁矿。
湖北大冶铁矿属广义矽卡岩型铁矿(包括热液期成矿),除了铁矿还有金和钴矿,通过3年的野外大量勘查实践,除发现尖林山肓矿和程潮铁矿外,并创新提出岩体地质的顶垂和顶蚀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矿规律和不同规模矿体地质的合理勘探控制。
另外,在援外工作中,为苏丹探明铬铁矿近千万吨和近百万吨富铁矿,并获苏丹国奖旗表扬。这项成绩不仅为援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近年有效开展一带一路矿业开发作出了范例。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地质学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存在不够科学的问题?您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裴荣富:地质学界的人才培养,应在现有的地质学院、研究生院和科学院三院培养的基础上,加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实践,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区调和矿调是培养地质人才的基础工作。在有丰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样、做各项实验室鉴定,是对野外工作的锦上添花。其成果还必须进行国内外对比,避免坐井观天,据此才能真正达到知其然和所以然,才能达到理解和理论认识的高峰。我把这项科学地培养人才概括为DECUT五个字:描述矿床学(Description)、实验矿床学(Experiment)、比较矿床学(Correlative)、理解矿床学(Understanding)、理论矿床学(Theoretical)。
采访结束时,裴荣富院士意犹未尽,还找出了两幅漫画进一步阐述了地质找矿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