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03.02.2016  16:13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在3400万亩、3300万亩、650万亩,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五位。近年来,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将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以稻、麦、玉米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省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等主要环节作业水平均超过了70%。

      (一)强化行政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和工作考核,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机化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达到56亿元,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达到23.2亿元,引导农民投资发展农机化达210多亿元。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4500万千瓦,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超过6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超过14万台,插秧机总保有量近14万台,谷物烘干机保有量超过1万台。

      (二)强化技术推广。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难易程度,确立了“粮食作物和其它作物协同推进、发达地区和一般地区整体安排、重点环节和全程全面有序示范”的发展思路。我省自1999年开始了新一轮的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广工作,2015年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2458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0%以上。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015年夏秋两季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超过4000万亩,还田率超过50%。积极推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作物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补助, 2015年统防统治比例达45%以上。

      (三)强化服务保障。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序推进,江苏积极培育以农机专业户为基础,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资金、项目、信贷、用地、维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联耕联种、全托管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由过去的单一服务向耕种收植保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转变。2015年,全省经过工商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408个,耕、种、收、植保等作业服务面积超过3000万亩,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占整个农机作业总面积的50%以上。

      (四)强化典型引路。为了探索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路径,以组织实施农业部水稻、玉米、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从2012年起,我省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为主要内容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项目,涵盖了全省50%以上的重点农业生产县(市、区),将资金、项目、人才培训等要素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推动这些地区加快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扬州市2015年也开展了粮食生产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工作的探索,已建成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4个。

      为贯彻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将我省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效精准植保、粮食产地烘干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等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技术引领、装备支撑、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确保到2020年三大作物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整省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争取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工作意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目标,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在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每年省级财政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专项资金不低于4000万元,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整合各类支农惠农项目,集中资金,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倾斜。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强化整体推进。在巩固耕整地、植保和收获机械化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提升小麦机种、水稻机插秧水平,着力提高高效精准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分步骤、分区域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示范工程”,科学布点,每年启动15个左右示范县(市、区)创建,提高整体推进水平。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夯实装备基础。发挥农机“三新”工程(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产学研推资源整合。依托省级农机化专家组、省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和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技术转化升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突出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装备基础。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技术开发、示范应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管理等公共服务能力。以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契机,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切实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导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每年培育200个以上开展全程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推行联耕联种、托管式、订单式和租赁式等多种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努力构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