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杭州,停驻在丰子恺画中

14.10.2018  13:31

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时光里的杭州,停驻在丰子恺画中

  丰子恺先生曾说:“西湖于我,可谓第二故乡。

  今年是丰先生诞辰120周年,长桥畔的浙江美术馆里,“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正在进行。

  1973年3月26日,丰子恺从上海直奔杭州的春天,一个星期里,他重温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地,还写下了数篇诗文。

  两年后,他在上海离世。一别43年,他的艺术,始终温润人心。

  本次回顾展展出丰子恺作品125件,师友作品72件,珍贵文献120件,展期不长,除去闭馆日仅16天,至10月27日结束。

  杭州的点滴,在一幅幅小画中

  《人民的西湖》:杨柳垂丝,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游船售票处”排队,远景是再熟悉不过的白堤;

  《荷叶盖头》:两个冒雨的女童折来莲叶遮雨;

  《山如眉黛秀》中,远远的雷峰塔衬着一对相携的青年……

  杭州的点点滴滴,时时穿过丰子恺手中细细的毛笔,停留在那一幅幅小小的画面中。

  17岁的丰子恺,只身远离故乡桐乡石门镇,背着简单的行囊,以第三名的成绩,走进了彼时还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杭高。一入学,就受老师们格外偏爱。

  国文老师偏爱这位名叫“丰仁”的好学生,为他改名“丰子恺”,愿他“和乐”、“安宁”。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在的杭州市高级中学),他结缘恩师李叔同,确立绘画之志;

  在西湖“行宫”,他静观春秋美景,滋养笔墨光华;

  在“湖畔小屋”,他享受盛名岁月,与知己宾朋分享美酒与时光。

  1919年5月,丰子恺和“桐荫画会”的朋友们,一起在平海路举行了展览,这是他作品的第一次对外展出。

  丰子恺在杭州的居所几经搬迁,皇亲巷6号、马市街156号、田家园3号……他戏称它们为西湖“行宫”。

  1947年,在经历了10年的逃亡岁月后,恰逢他“天下何人不识君”的盛名岁月,丰子恺定居北山路,如今,老宅的四棵法国梧桐依然还在。

  一租下这小屋,丰子恺便欣喜地给友人夏宗禹写信:“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可惜房子难找。我已租得小屋五间,在西湖边,开门见放鹤亭(孤山林和靖放鹤之处),地点很好,正在修理,大约一个月后可进屋……此屋租修约三百万元,连家具布置,共花五百万左右。上海画展所得,就用空了。

  这一住就是一年半,丰子恺把这里叫做“湖畔小屋”。小屋里总是宾朋满座,丰子恺在院子里存起了好几缸绍兴花雕,常常手执酒杯,和朋友们畅谈到夜幕深沉。

  丰先生是真正的“斜杠青年

  尽管丰先生的绘画最为大众所熟知,但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丰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斜杠青年”,展览中,能认识作为散文家、装帧设计家、教育家、翻译家的丰子恺。

  1958年,丰子恺撰写《漫谈翻译》,明确表达了翻译的要求。展览中便展出了丰先生的《源氏物语》翻译手稿,为丰氏家族珍藏,平时不轻易示人。

  展厅中央是丰先生抄录的诗句书法长卷,全部展开,与他的年表毗邻。策展人王一竹说,丰先生的幼女丰一吟曾经问过父亲,如果一辈子您只能有一个身份,只能做一件事情,您想做什么?

  丰先生说,他想做一名诗人。

  本次展览包含器识文艺、文艺人生、新月如水三个版块,器识文艺部分,讲述的是丰子恺与三位老师的故事。

  夏丏尊先生曾授课丰子恺国文,这位文学大家大胆革新,力排“八股文”的遗风,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写文章,不讲空话,为丰子恺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与从事文学翻译的功力。

  弘一法师李叔同,当年教授丰子恺美术和音乐,正是他点亮了丰子恺人生的绘画之光。本次展览中能见丰子恺所绘的《弘一法师像》,画面简淡而有力。

  除了这两位老师,还有一位与丰子恺素未谋面的画家——日本的“漂泊的抒情画家”竹久梦二。

  丰先生留学日本时,财力无法支撑他以正统的西洋油画方式进行大量创作,偶然所见的梦二作品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与梦二作品的邂逅,令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上选定诗性入画,从而走上了一条弦外有余音的“子恺漫画”之路。

  此次,来自日本竹久梦二伊香保纪念馆的50件作品也来到杭州,这是自1934年梦二过世后其作品首次离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