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里夹着大量“异物” 天子岭厨余垃圾处理线不得不设置“分选工”

14.05.2015  09:37

两床毛毯,三张席子,一张双人床垫……这些都是师傅们挑选出来的“异物”。

前几日,杭州市环境集团的团员青年自己动手在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角增添了一处人造景观,材料都是混在厨余垃圾里的桌子、凳子、抽屉等“异类”。

他们将做好的成品照片发到官方微信上,不少网友看到以后都说“漂亮”。不过,环境集团表示,把这些垃圾挑出来装扮,主要不是为了漂亮,而是要呼吁市民“不要把其他垃圾丢入厨余垃圾”。

塑料瓶、铁锅、砧板…… 每天的厨余垃圾里约有30%的“异类

去年6月底,杭州市厨余垃圾生化利用一期项目启动运行,日处理量200吨。其原理是,利用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发酵产沼发电,以达到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而厨余垃圾减量率能达到多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直运进来的厨余垃圾分类做得到不到位。

那么现在杭州的厨余垃圾分类得好不好呢?昨天记者前往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地探访,却发现混在厨余垃圾里的“异类”不少,品种也挺多。

在厨余垃圾处理楼的墙边,摆着一排垃圾桶,里面装得都是分选出来非厨余垃圾。看了下,真是什么都有:各种塑料瓶、玻璃瓶、铁罐、被褥、衣服、鞋子、席子、床垫、铁锅、烧水壶、链条锁、抽屉、砧板、扁担……

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这几天的“存货”,其实以前奇葩的垃圾还有不少,他们专门有本流水账,用来记录拣出来的大件垃圾。

3日,一只木框、棉被1条;8日,大型沙发垫一张;12日,衣服1捆、竹藤椅1张。”真是没有见不到,只有想不到。

环境集团源化利用科科长孟波告诉记者,基本上每天都要从厨余垃圾剔除出约30%的“异类”。“主要有四大类。最多的是塑料制品,约占20%。其次是纺织物等大件,占7.5%。接着是玻璃和金属制品,各占0.95%与0.15%。

人工分选环节 专为垃圾中的“异类”设立

厨余垃圾中的“异类”,不仅仅使垃圾分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是增加了工人们的工作量。

据了解, 厨余垃圾运到天子岭进行分选处理最终变成沼气的原料,要经过5道关卡。

第一道是在卸料的时候,工人师傅们会拿着长竹竿把看得到大件家具、衣服等挑出来。

第二道是人工分选环节,6个工人师傅2人一组,每次2组,采取轮流休息的办法,对输送带上源源不断进行分拣,把垃圾里的玻璃、木头、砖块、纺织物等挑出来丢进另一条输送带。这样的人工分选室一共有两间,每间每天都要应对100吨的厨余垃圾。

第三道是机器筛选,剔除垃圾中的金属制品。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凡 文/摄 通讯员 孙譞侃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