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昨在富阳颁奖

08.12.2014  08:17

    邓一光

    获奖者这样说——

    文学如果不关注时代

    时代也不会关注文学

    昨天,富春江上的波光荡漾出特别的韵致,它们为文学而水波拍岸。堤岸上行走的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毕飞宇,船檐上凭栏远眺的是著名作家叶兆言;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的讲座,吸引了诸多文学爱好者……

    所有人的到来,都因同一个缘起: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富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昨天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

    短篇小说奖得主毕飞宇、中篇小说奖得主邓一光,以及提名奖获得者艾伟、弋舟、马金莲,与陈建功、叶兆言、孟繁华等评委悉数亮相,“文学”以郁达夫之名隆重出场。也许郁达夫都没有想到,在他的118岁生日,收获了这样一份礼物。

    郁达夫奖两年一届,只针对中短篇小说进行评选,首创“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透明评奖方式。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说:“透明,就是希望最大程度杜绝人情票、面子票,避免外界对评奖过程的猜测和质疑。”显然,这种和日本芥川奖相似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开,让昨晚的一切都显得真实和理所应当。

    邓一光说自己是“不知不觉获了一个奖”,意外却更有收获感。

    在毕飞宇看来,“干净”的郁达夫小说奖增加了含金量,“会使一个写作的人真切地体会到文学的尊严,小说的尊严,作家的尊严,这种尊严感会让人特别幸福。

    马金莲是80后。前天,她5点多起床,坐了4个小时的车赶到银川,又花了40分钟赶到机场,先飞郑州,再转机到杭州,到了富阳已经是晚上8点多。由4个故事组成的《长河》,写的是她对死亡的看法和理解,“我住得很偏远,作品能在南方获奖,特别受鼓励。

    作为本届郁达夫小说奖中,浙江本土唯一获奖的艾伟,获得提名奖的作品是《整个宇宙和我的说话》,“这名字与我的文学观念相关”。

    “文学如果不关注时代,时代也不会关注文学。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 中篇小说提名奖获得者弋舟说,他的获奖作品是《等深》。

    邓一光:我要建立我自己的城市

    获奖作品:《你可以让百合生长

    现居深圳的作家邓一光凭借《你可以让百合生长》,夺得了本届郁奖中篇小说奖,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灵感来自深圳一所中学的合唱团。

    这位年近花甲、笔耕几十年的作家,收获过鲁迅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也入围过茅盾文学奖。但这位蒙古族作家非常低调,被认为是本届郁奖的“黑马”,就连他自己也惊讶,在读到《沉沦》40年后,自己会与郁达夫以这种方式“遭遇”。

    钱江晚报(以下简称钱报):知道自己获奖的心情如何?

    邓一光(以下简称邓):我觉得挺开心的,获奖了,而且是郁达夫小说奖,而且是不知不觉获了一个奖。

    钱报:那你眼中的郁达夫是什么样?

    邓:我离郁达夫已经很久远了,在上世纪70年代,读过郁达夫的作品,一开始读到的就是《沉沦》。

    钱报:《你可以让百合生长》里描述了一系列有个性的人物,比如兰小柯和智障弟弟兰大宝,你是如何设定人物的?

    邓:拨开所有人正常平静的外表,每个人都必然有扭曲的部分。小说一定是寻求某一种方式去了解人内心的东西的。这是写小说的根本动机。

    钱报:你在深圳开了工作室,里面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来深圳的时间都很长,你反而是这个工作室里“最年轻的外省人”。

    邓:对。当时我要写《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写代工业,工作室里的两个年轻人就带我去看富士康公司上下班。我站在一个桥上往下看,十几万人同时从工厂出来,那边又有十几万人要上班。你会突然意识到,在大工业的环境下,人被城市、体制和工业挤压得何等渺小。

    你都不知道你是谁,要变成一个城市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从一个普通流水线员工开始拼搏,慢慢变成一个蓝领,之后又要结婚生子,要愁户口,孩子要上学……几十万人中,你真的是城市的灰尘。

    钱报: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邓:还是要写中短篇,我的写作不是为了别人而写的。我到了一个新城市,我的认知方式就是写作。我不愿意“被生活”,我希望让这个城市慢慢变成我的生活。我写的不是深圳,我写的是我的深圳,我要建立我自己的城市。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王湛 实习生 余舒艺/文 魏志阳/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