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邻居落下偏瘫,年过八旬的她承担起白天照顾他的责任
5年来每个工作日坚持送午饭上门
楼师傅在家门口等候送午饭的楼奶奶。
每天中午11点多,家住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友谊社区63岁的楼江庭师傅总会走到家门口,等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这个身影属于一位88岁的老人,她叫吴育先,是楼师傅的老邻居。5年来每个工作日的中午,吴奶奶都会从社区老年食堂多打包一些饭菜,带给行动不便的楼师傅。
5年前邻居因中风落下偏瘫
她承担起白天照顾的责任
吴奶奶照顾楼师傅的事情,还得从5年前说起。
5年前,楼师傅曾在友谊社区经营一家小水果摊。进货、销售和管理铺位全靠他一人。由于长期辛苦劳作,高血压严重的他先后中风3次,最后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吴奶奶帮楼师傅准备药。
“第3次中风后,他身体的左半部分根本无法行动。儿子要上学,妻子要赚钱养家,白天他就没人照顾了。”吴奶奶和楼师傅一家是20多年的老邻居,平日里两家人的关系就特别好,多年来一直互相照应。楼师傅生病后,吴奶奶就主动承担起白天照顾楼师傅的责任。“我们都是老邻居了,有困难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从社区食堂带回热乎的饭菜,吴奶奶一定先拿出楼师傅的那份送过去。由于偏瘫,楼师傅吃饭时食物容易从嘴巴里掉出来,弄脏衣服。为此,吴奶奶特意给他买了一个大围裙。每次吃饭前,身高1.53米的吴奶奶,总会踮起脚尖给身高1.64米的楼师傅小心翼翼地穿上围裙。吃饭过程中,吴奶奶还不时提醒楼师傅慢点吃。
5年来,除了节假日,楼师傅的午餐都是吴奶奶帮忙准备的。
除了打饭还会替他备好药
看到邻居慢慢恢复很高兴
“小楼妻子要上班,他行动不便,每天吃不上热饭对身体不好,所以我就来帮忙了,这样他妻子也能省力一些。一开始我还会帮着烧个饭,炒个菜,可年纪越来越大,吃不消弄了,幸好社区办了老年食堂。”吴奶奶说。
现在,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吴奶奶就会拎上饭盒,拄着拐杖出门,到社区老年食堂打饭。“一般1荤2素加1盒饭,营养搭配均匀,小楼吃着也开心。”每次楼师傅吃饭时,吴奶奶还会替他准备好饭后要吃的药。“他吃完饭还得吃药,可是手不方便,用不了剪刀、倒不了热水,我得帮他都准备好。”
等楼师傅吃完饭,喝完药,吴奶奶才放心地回到家中吃起自己的午餐,这时饭菜早已经凉了。“没什么,5年了看他一点点恢复,我心里很开心。”在吴奶奶眼里,老邻居能重新站起来是巨大的安慰。
平时互相帮助相互鼓励
她说他们早就是一家人
除了5年如一日的准备午饭,平时吴奶奶也会在一些小事上帮助楼师傅一家。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奶奶总会提着10多斤重的中药第一时间给楼师傅送去。到超市买生活用品遇到打折也会帮他们买一份……更重要的是吴奶奶经常给这个家庭带去精神上的鼓励。“小楼刚生病时,他老婆特别难受,经常跑到我这里来哭。我就安慰她,困难既然来了,咱不能害怕,千万不能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在吴奶奶的鼓励下,楼师傅的妻子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积极面对生活。
有时候,楼师傅也会跟家人闹点小脾气。“他看到家里的情况,自己却无能为力,心里难受,我能理解他。”吴奶奶说,楼师傅的妻子去上班时,她经常跑过去陪他聊天,谈谈心,开导楼师傅。天气好的时候,吴奶奶还鼓励楼师傅出去走走,锻炼身体。
现在,通过康复锻炼,楼师傅的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虽然左手仍然无法活动,但左腿已经能挪步,基本生活都能自理,吴奶奶感到很安慰。
“他们都说遇上了我这个好邻居,那是他们也很照顾我呀,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吴奶奶说,她年纪大了,洗被单、晾晒衣服等家务有点力不从心,楼师傅的妻子就会跑来帮忙。电视机有问题了,吴奶奶喊一声,楼师傅的儿子立马就跑过来给她修理。逢年过节两家人也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虽然一墙之隔,但两家人的生活不分彼此,“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过来了,其实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社区开展结对行动成立互助小组
志愿者帮忙跑腿买菜、上门聊天
春节期间,友谊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春联和食物分别给吴奶奶和楼师傅送去了关怀。社区书记李缀红说,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友谊社区以楼道支部开展结对行动,让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组成互助小组,每天党员网格员通过电话听声、上门见人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动态。“老人一起结伴买菜、锻炼,有困难相互照应,就像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针对楼师傅这样的困难家庭,不仅有社区的“抱团取暖”方式,西湖区北山街道的志愿者也奉献了爱心。北山街道团工委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义工、志愿者等开展上门“陪伴式服务”,帮楼师傅买菜、跑腿,陪楼师傅聊天等方式,给予他心理慰藉。“随着志愿理念深入人心,除了吴奶奶这样的好邻居,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加入义工队伍,无私帮助困难人群。3月初,我们将发布志愿服务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多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该负责人说。
原标题: 5年前邻居落下偏瘫,年过八旬的她承担起白天照顾他的责任 作者:记者 胡倩 实习记者 谢春晖 通讯员 张丽华 网络编辑: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