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孩子失踪后的“黄金一小时”要建立机制

29.01.2015  14:34

   浙江在线杭州1月27日讯(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编辑/沈正玺) 近段时间,有关“儿童失踪”又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台州一4岁男孩家门口失踪,父悬赏20万寻子;一个在地铁乞讨的小女孩,由于神似两年前在慈溪失踪的婷婷,因而牵动着浙江和天津两地网友的心。

  早在几年前,“微博打拐”行动在声势浩大,网络中的“大V”们纷纷通过“随手拍”乞讨儿童的形式,让更多网友来辨别这些是否是家中失踪已久的孩子。

  邓飞,被称为“微博打拐”活动发起人,在几年前,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行动。在新形势下,网络打拐是否面临新课题?能否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日,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邓飞,“微博打拐第一人”谈了他的看法。

   拐卖儿童层出不穷

   根本原因买卖市场依然存在

  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从2003年开始关注被拐卖儿童的遭遇,并加入到解救这些儿童的行动中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彭高峰父子通过邓飞和热心人士的帮助,和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彭文乐相认。这是全国首个微博打拐成功案例,邓飞也对这感人瞬间进行了微博直播。

  邓飞的微博直播也掀起了网民们对被拐卖儿童的热切关注,随着微博的广泛传播,很多媒体、公众人物、热心市民、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早点回家。作为微博打拐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邓飞在采访中说到:“现在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件事我觉得很好,这样这些可怜的孩子就可以早点回家了。”

  如今,事情已过去多年,针对目前全省、全国各地出现孩子失踪、被拐现象,邓飞又有什么看法?

  邓飞表示,“如果一个孩子丢了,我们不要抱怨警察找不到,试想一下在中国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中要找一个孩子有多么艰难,换成我们是警察,我们找不找得到?”

  邓飞认为,之所以拐卖儿童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买卖市场的存在是一大原因。

  “我们也要关注到有一批不孕不育的家庭存在,首先要给他们关爱和政策扶持,这是从源头上解决拐卖儿童现象的关键。”

  另外,建立DNA登记入库制度,也是解决拐卖儿童现象的一个有效办法。“从婴儿在医院出生,就可以建立DNA入库制度,这其实并不难,当然,最大的难度可能是费用。”

  邓飞认为,要解决费用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比如医院可以酌情收取一定的费用,再不行,这个费用也可以由社会组织来筹得,“不要等孩子失踪后再后悔,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面。”

   “黄金一小时”机制建立很重要

   呼吁买卖同罪

  去年,一部名为《亲爱的》的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映,这部基于寻找失踪孩子的电影,让无数人落泪。

  电影主要讲述以田文军和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找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作抗争的故事。

  邓飞认为,现在打拐的最大困难在于,社会对买孩子的人宽容甚至同情。“舆论会认为没有孩子也很可怜;法律不能对买孩子的人追究刑事责任;警方在侦办案件时,无法对买孩子的人予以处罚。”邓飞说,“我们必须呼吁、推动‘买拐同罪’。只有消除买方市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拐卖儿童的罪恶。我呼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采访中,浙江在线记者问到如何能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免让“打拐”变成“一阵风”。

  邓飞对这个问题感受颇深,他表示,打拐其实有一个“黄金时期”,就是孩子失踪后的第一小时。“比如一个孩子刚和父母走散,或者被人贩子拐走,警方接到报案后,就应该启动这样一种机制。”

  邓飞认为,警方可以通过电台、广播等形式在车站、出租车司机、高速出口等处进行失踪孩子信息滚动播出,“因为人贩子拐走孩子后,无非就是选择打车、坐汽车、火车或者自驾上高速等方式。在这些地点和人群中进行广播,无疑大大增加了找到孩子的希望,同时特震慑犯罪分子,使之不敢再拐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