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黑”与“灰” 杭州迎蓝天清水时代

08.07.2016  04:50

  中新浙江网7月6日电(记者 李苑露)炎炎夏日,一声“轰隆”响让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杭钢炼铁厂老一号高炉烟囱倒下。巨响中,这个标志性的烟囱向杭州“道别”。这也预示着,杭州高能耗时代的完结。

  取缔“用煤大户”,分秒必争,数百万吨减煤任务一再提前;铁腕“五水共治”,大禹之心,三载之功只待群众检验;完善“政务公开”,责罚透明,官员之责频频出现大众视野……种种迹象皆表明,杭州的生态环境正在经历一场蜕变。

  壮士断腕,涅槃重生。为了蓝天碧水,杭州始终坚持与往日“道别”,以“最严”执法为水、气等环境作保障。今年,G20峰会将会为她打开一扇窗,让世界看见,这里最美的现代江南风光。

  水乡治水:长效创新展东方神韵

  现代江南城市的美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自去年起,民众便逐渐感受到“水变清了”,环境好了。杭州城中,在河边练字的、跳舞的、带孩子的……逐渐增多,而备受关注的钱塘江,如今总体水质状况也交出了“良”的成绩单。

  今年,是“五水共治”的第三年,在“河长制”、搬迁关停企、关停转迁落后产能等系列措施下,杭州已消除71条460公里垃圾河,整治完成277条802公里黑臭河,2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提标改造。

  水乡治水,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与长城齐名的、流淌着的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其杭州段曾屡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臭不可闻”在早期一度成为了这条东方大河的代名词。

  为治理京杭运河(杭州段),杭州于十多年前便开始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重点通过黑臭河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和运河沿岸截污纳管,削减生活、农业、工业、航运污染源,实施科学引配水和运河常态保洁等一系列措施,有序推进运河水环境治理。同时,由相关官员担任该河“河长”,公开手机号码,便于民众共同监督。

  2015年,运河流域黑臭河整治全面完成。

  如今的运河,有诗心韵味,却也不失磅礴之气。依河而行,总有三三两两散步的、练字的、跳舞的、休憩的……时而能见到白色的鸟类滂水而飞,河畔保留的民居、仓库、码头等具有时代感的建筑也依水而“兴”,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古时的东方神韵重现。  为确保水清之景长效保持,与其它河道一样,运河也被“晒”在了“杭州河道水质”APP中,供公众查阅并监督。

  在APP中,每年向公众发布10万条水质数据及杭州1800余河道治理的“一河一策”。公众对发现的问题可直接向河长反映,杭州对河长问题处理时效和公众满意度进行考核。

  实施河道水质三色预警也是保持治水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杭州每月开展已整治黑臭河水质监测、预警通报及回访督查工作。2016年1-5月,共发出红色预警24条次、黄色预警103条次、橙色预警68条次。

  同一条河,出现两次红黄预警的,责成当地治水办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同一条河出现三次红黄预警的,杭州市治水办对责任人进行约谈。仅2016年,已约谈17人。两年来共问责各级河长及地方政府相关责任人70余人。

  杭州市治水办副主任徐青山表示,今年治水力度进一步加大,他们还开展了水环境专项排查整治。杭州要完成2836个河道排污口整治,其中市区完成200个以上截污纳管项目,打通断头河9条,农村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10公里,河道清淤1000万方。这些任务大部分将在峰会前完成。

  “后峰会时期,杭州河道治理重点主要在于健全长效机制和生态治理,关键在于深化治水工作的领导干部责任制。”徐青山告诉记者,杭州将加大“河长制”的宣传和培训,并深化“政、企、民”社会联动治水,发挥近千名民间河长,5000名巡河志愿者、5800名河道保洁员,以及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作用,形成全面治水、社会共治的治水局面。

  未来,杭州将彻底与“黑”水道别。

  重返蓝天:与“灰色”道别

  与过往逐渐道别的,不止是黑臭河,还有城市上空中的那一抹“灰”。

  在2015年初,杭州市长张鸿铭便提出,年内,“污染大户”半山电厂将关停惟一一台燃煤机组,而杭钢集团将力争关停半山基地产能。

  这两“户”的关停,杭州主城区将减少六成的燃煤量。

  如今,杭州实现了它的承诺。

  另外,杭州还加速淘汰和治理大、中、小燃煤锅炉,实现杭州燃煤火电机组“清零”。化工、冶炼、制药、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高度集聚的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也通过先后两轮的综合整治,主城区五、六百家企业关停搬迁。

  如此集中式的连片关停污染企业,是杭州与过往道别的决心。通过大气污染整治,杭州已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道别的决心中,也有着杭州建设参与者的觉悟。

  杭州市区,中国人寿大厦建设项目建筑安装工程一标段,外架喷淋的设备已更新换代,自动冲洗设备运作中,裸土被覆盖,有利于扬尘的抑制。如该工程一般,如今的杭州,不论大小,工地皆采取扬尘抑制的措施。

  在杭州近郊,扬尘“源”之一的混凝土搅拌站也实现了绿色改造。

  “这些都是企业行为。”杭州市城乡建委工程处副处长程刚表示,如今企业的观念提升,许多企业认为将环保措施做好了,也是对自己企业形象的提升,“文明施工会在招投标中加分。在市场中,也得到了认可。”

  除却企业的自觉行为,机制保障也是杭州扬尘的“防火墙”。

  据程刚介绍,如今,杭州通过物联网在线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看到工地的情况并采取监督措施。截至6月16日,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施工企业数308个,工地项目数1157个。

  杭州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陈健松表示,杭州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着力制度创新,始终保持治气强劲推进态势。他给出了官方数据,2016年1-5月,杭州市区PM2.5平均浓度61.5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同比下降7%。

  杭州正逐渐与“灰”色道别。

  最严执法:水乡资本的保障

  杭州与“黑”“灰”的过往道别,需要众人的努力,也需要制度保障。

  今年5月,一份“检讨书”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杭州一轴承附件有限公司因环境污染向公众提交检讨:“近期,我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由于环境法治观念不强,发生了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公众环境权益造成了一定损害。为此,特登报向全市人民诚恳道歉。我公司承诺……”

  不久,杭州市环保局又公布了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并附上查处情况。一公司将淬火加工产生的废矿物油倾倒在水井内涉嫌污染环境罪,拟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一公司生产项目配套环保设施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入正式生产并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被立案调查……杭州,不断迎来更严厉的“清洗”。

  在严厉问责水污染的同时,大气也有了它的保障。今年7月起,浙江将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违反该条例规定的,有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等措施。

  该条例也规定,排污单位拒不履行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业、关闭、停产整治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县级以上政府可以作出停止或限制向排污单位供水、供电、供气的决定,将切实促进相关行政决定执行到位。

  “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从快、从重、从严查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方敏说,接下来,浙江将集中开展涉气企业大检查。

  她还表示,浙江要建立大气环境违法行为通报制度,结合违法行为和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由不同等级的环保部门在不同等级的媒体上公布排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环境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并纳入各级公共信用系统。同时,建立完善区域大气联防联动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制度,建立完善督政工作机制。

  如此“最严”执法,为这个江南水乡最重要的资本作出保障。杭州,也正依托不断完善的制度,完整地向世界展现自身面貌。

  杭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沈海峰表示,将弛而不息打造“环保监管最严格城市”,竭力确保“密集亮剑”,“精准亮剑”,“协手亮剑”,推行全覆盖、清单式检查执法模式,对杭州范围内的全覆盖排查,对所有存在问题的企业“一网打尽”,列清全部问题企业清单,对检查和整改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在此基础上,杭州将围绕水、气、固废、放射源四大执法监管重点,对重点污染源(风险源)实行有重点的精准严控和精准执法。

  “黑”“灰”正逐步散去,依靠制度的保护伞,杭州正与往日道别。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杭州未来的影像逐渐清晰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