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合适教育 多元选择 差异发展——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课改探索纪实
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倾向工具主义的职业教育既培养不出健全的人,也必将缺乏吸引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其实隐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和本质回归,即从“就业导向”转向“职业发展导向”。据此,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温州市职业中专”)秉持“合适教育、差异发展、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
在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温州市职业中专始终把握“选择”这一个理念,强化两个特色(创业教育和“乐高”式课程),构建三大机制(课程选择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四大通道(就业、升学、创业、出国)。通过着力构建选择机制,让学生充分享受“选择”,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A. 执选择之牛耳
检测体验,让专业选择更理性
初入职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未来职业的定向都很迷茫、模糊。为了让选择更加理性、科学,温州市职业中专利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在高一新生报名时开展网络测试,掌握新生的职业性向特点,依据人本能力倾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职业、专业。为此,该校建立了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和学校专业、技能方向的关系,方便学生根据测验结果科学选择专业大类,也为学生之后的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和专业技能方向选择提供了“指南针”。
招生专业大类选择之后,学校在开学第一周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要求各个专业大类根据专业特点编制《专业认知记录手册》和《专业认知读本》,为学生选择提供“导航”。内容包含课改简介、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实训介绍和优秀毕业生介绍等,覆盖学生从进校到毕业期间的所有选项、选择时间节点、不同选项的内容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等内容,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选择,犹如给学生绘制了一张选择之旅的高清“地图”。另外,学校还会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两次准职业人实践周的短教育,校园岗位执勤让学生体验职业人的岗位素养要求;专业发展讲坛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形势。
多次机会,让方向选择更灵活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面临的机会,而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然而,升学还是就业,选读此专业还是彼专业,选修“机器人入门与创意编程”还是“英语绘本阅读”抑或“‘小创在线’创业管理”,选X老师还是Y老师?……在面对课改带来的多次选择机会、多种成长途径时,许多中职学生会不知所措,无从选择或在选择上出现“跟风”现象。学校在给学生提供选择“指南针”和“导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现实的选择过程中锻炼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为此,学校推行多次选择机制,给每位学生提供合适发展的机会。
四大通道,让路径选择更多元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温州市职业中专率先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试点,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以高效运行校务委员会为基础,搭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外合作、社校合作平台,推进中高职衔接、技能社会化培训与终身学习融通的体系建设,打造适合学生成才的“四向”立交桥,完成了现代职教体系在中等职业学校一次成功的微观实践。在高三去向的路径选择上,学校提供了升学(五年一贯制升学、“3+2”升学、单招单考升学)、就业(订单培养、直接就业)、自主创业、国际交流4条途径。
B.拓课程之维度
乐高模式,让课程选择更自主
LEGO这一名称来源于丹麦语“Leg Godt”,意为“玩得开心”,在拉丁语中意为“我来拼装”。学校贯彻浙江省选择性课改精神,实施模块化、组合型、阶段式的课程模式,具体呈现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升学or就业限选课程模块+自选课程模块”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其中,核心模块课程包括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除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是规定模块外,其余课程模块可以根据学生多次不同的选择而进行“拼装”,犹如乐高玩具,一定量的积木模块,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拼装玩出了不同的精彩。
“积木拼装”是个性化选择,而提供怎样的“积木”则是学校要下功夫做的文章了。为此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遵循三字诀。
公共基础课课改“增、删、创”
公共基础课分别设置必修、限选与任选课程,并制订相应的课程方案。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纲,对应选择省规划教材或市创新教材,或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探索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增、删、创”三字诀。“增”,即课程模块的拓展,教学内容的拓展;“删”,即去学科体系化的探索,强调合适为度;“创”,即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改良与创新。
例如,数学组教师一直苦恼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与自信,他们积极探索“点亮心灯”校本教材创新,组建课改团队,梳理思路,制订“数学素养”课程教学大纲,以模块化、生活化、趣味性为特色,收集素材,在实践中改良。同时,植根于专业特点,数学组教师创新改良教学方法,以趣味为导向,结合生活案例和数学知识,推出四个学期的可选教学模块,分别为《校园生活与数学智慧》《游戏编制与数学原理》《立体的美——几何应用》《逻辑数学》,让学生乐在选择,学以致用。
专业课课改“活、实、专”
专业课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纲,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促成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实现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探索专业课课程建设“活、实、专”三字诀。“活”,即课程分模块设置,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实”,即课程内容零距离对接实践岗位,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专”,即课程方向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门化分类。
课程管理“培、评、退”
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要素是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学校整合师资队伍力量,组建多支团队,通过培训、评比、清退等途径,提高团队的课程开发能力。目前,已经编写完成校本教材近20本,其中《私人定制实用创意摆件》《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走进物联网》《电商创业——走进淘宝》4本教材获2015年浙江省中职课改试点学校选修课程教材立项,并被评为B等,《专业认知读本》《赢在生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典型零件测绘与三维造型》3本教材被评为中职课改省级示范校本教材。
为保证选择性课程的质量,并有效激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学校制订了选修课程管理及评价条例,建立校本课程评级与退选机制,保证质量、激发动力。获得星级的课程,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星级奖励纳入教科研奖励条例,按学年发放。对于选课人数不到限定人数的50%,或学生评教不满意,或教学督导常规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将作退选处理,停选一年,完善后再重新申报审批。
创业教育,让课程外延更广阔
温州市职业中专整合德育类活动,以基于温商精神的创业教育为纲,设置“创业基础建设”“创业文化熏陶”“创业素养培育”等项目课程,供有不同志趣的学生选择,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拓展学生知识、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精神的目标。课改中探索课程建设“精、新、适”三字诀,“精”,即活动项目精品化设置;“新”,即项目形式新颖;“适”,即项目内容适宜温州地域特色。
学校开设了32门职业能力拓展与职业个性培育类任选课程,供全校950名学生自主选择;同时整合、精选365学时的创业素养培育类项目课程,供全校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课程,实现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课改班级平均每生每周8课时任选课程(含两课时体育选修课)。
现代学徒,让双元育人更高效
学校从2014年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在与企业合作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港华班”的基础上,2015年再拓展到数控专业,与温州模具协会合作,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由书记朱虹负责立项市教科规划课题《民营经济环境中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与研究》,在实践中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实施途径、培养模式、结构体系、目标体系、考评体系等。打造“毕业即就业,到岗即顶岗,用啥则学啥,谁用则谁评”的“双主体、六合一”现代学徒制。
“双主体”即学校与用人企业并列作为办学主体。从学校一个育人主体拓展到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从关注学生需求拓展到关注社会需求。双方共同规划、招生、教学、管理、评价、出资,实现量身打造、工学结合、模块教学、理实一体、多元评价的定向人才培养。“六合一”为身份合二为一、规划合二为一、资源合二为一、管理合二为一、评价合二为一、培训合二为一。同时,教学过程灵活细分为四学段,即专业体验学段、专业基础学段、学徒体验学段、专业提升学段。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与“做中学”的学习机制在各专业中成熟运行,师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成长,体验个人发展的幸福。
C.强管理之根基
人脸识别,让教学管理更有效
随着选择性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组织模式转变为选课走班模式。在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来应对因课改所引发的教学组织模式变革,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走班、分班、混班学生的智慧考勤问题已经成为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严峻挑战。
为此,学校投入105万元建设智慧考勤系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建设“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探索智能化管理机制。目前,所有教学场所已经全面安装、调试好人脸识别考勤机,校企合作研发了管理系统,本学期全面普及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实现考勤、统计、反馈的自动化,保证管理的实时性。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开发师生课堂教学互评、作业监测反馈等系统,在保证选择性课程改革有序推进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减轻管理的压力。
特色评价,让成长动力更持久
学校与温州市教育局沟通协调,灵活执行《温州市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强化过程性、发展性、多主体评价,制订学校毕业生管理办法;修订原有的综合学分制方案,使之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强化学分建设,所有课程、品德修养、体育素质达标测试、职业技能考试、学生各类获奖与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等均纳入学分管理。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开展“部—校—市三级技能鉴定”工作,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3个层次。基本技能训练作为最低层次由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达到这一阶段的考核要求;专业技能考核作为第二层次的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学校实训就业处组织统一考核;将集中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作为最后阶段最高层次,由技能鉴定部门组织考核,让学生最后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学校鼓励有专业特色的评价办法,如根据汽修企业的评价机制实行公司化管理,以虚拟货币(学习存折)作为课堂评价的激励载体,改变以往课堂评价语言化、表面化的现象,以实质性、看得见的虚拟工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就满足了学生“我想要奖励”的心理需要,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从实质上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专业部立项了市级课题《“虚拟银行”——中职学生可视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此外,学校还采用教考分离、强化常规、学生评教等举措,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开展课堂监控,制订班级学风建设评比制度,全方位整合力量、提升质量。
手记:
选择性课程改革给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设置权,给了教师更多的课程开发权,给了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学校在文化重构中变化,教师在角色转换中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然而,在欣喜描绘选择性课程改革宏伟蓝图的同时,学校不得不面对全面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一方面,温州市学业水平测试、职业技能鉴定的安排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调整之间存在不少矛盾,不仅需要教育局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需要加强与温州市鉴定中心的沟通,避免鉴定时间安排过于机械、与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匹配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各类课程模块比例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修订,同一学科各类课程比例需要进一步分配协调。面对这些阻力,学校将在接下来的课改工作中继续加强对“选择性课程实施中负动力控制策略”的研究,以确保课改持续、健康、稳步推进。
《浙江教育报》2014年4月1日 http://www.zjjyb.cn/jyb/jiaoyuzhantai/2016/0401/1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