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送餐机器人为何会走进中南海?

24.08.2015  12:17

  中新社刘震摄

  8月21日下午,一位特殊的“送餐员”走进中南海。他虽然个头不高,却能一人包揽下自动送餐、空盘回收等多项任务;他永远面带微笑,任劳任怨,能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介绍餐厅的招牌菜品。

  这位送餐小哥可不是什么劳模代表,而是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当天下午,国务院第一次专题讲座开讲,主题是“先进制造与3D打印”。和机器人一同出现在中南海的还有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航天部件、医疗器械等。

  这是本届政府首次举办专题讲座,听讲人包括李克强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国务院各部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总理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还问了不少问题。”主讲人卢秉恒告诉人民网记者。他是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也是我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当今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正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创业。”李克强在讲座开始前表示,“今天这个专题讲座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推进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

  卢秉恒透露,两三个月前他就接到了关于此次讲座的邀请。当天下午,讲座持续了约45分钟,卢秉恒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世界3D打印主流技术和将带来的科技重大突破,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为什么选择3D打印作为首次专题讲座的内容?卢秉恒认为,这与3D打印背后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这一概念由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卢秉恒在讲座中提到“中国制造在2.0、3.0领域还需要补课”,这引起总理关注。“我们国家的产业水平应该说现在还居于大而不强这个状态,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李克强说,“推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新理念。”

  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就是基于理念的创新。这项只有28年历史的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为“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李克强指出:“我们国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在许多方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运用‘增材’的方式,将对发展模式带来重大改变。”他说,不仅是3D打印,其他领域也可以围绕“增材”的理念认真思考,走一条推动中国产业、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发展之路。

   国务院举行专题讲座,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决策和施政科学性、有效性的一项举措

  卢秉恒发现,李克强总理尤为关心“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结合。在讲座中他提出了“互联网+制造”和“制造+互联网”两种模式。李克强对此很感兴趣。他指出,“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而中国经济迈向“双中高”必须有个关键手段,那就是“互联网+”。

  总理回忆自己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华龙一号”的情景。他意外地看到,设计中心实验室只有十几个人,而通过互联网连接了20多个城市的500台终端,背后有成千上万名科研工作者。

  李克强指出,“互联网+”是关键手段,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双中高”的基本依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政府监管方式,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和维护公平的良好环境。要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推动企业包括大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通过体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让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让广大热衷创新创造的创客和极客大展身手,使“双创”成为新动能,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共同铸就中国制造业新辉煌。

  “我们举办讲座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了解新事物、新情况,吸收新理念,并且和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创新思考。”李克强强调。

  讲座过程中,总理对卢秉恒说“敞开讲,不用赶时间”。而在讲座结束后,多位参会者还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卢秉恒告诉人民网记者,不少人问自己要了联系方式,希望进一步交流。

  李克强说,把脉大势、了解新知首先是要加强学习,国务院举行专题讲座,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决策和施政科学性、有效性的一项举措。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开拓视野、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尽管我们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如果在新理念取得突破、有关键手段的施展、有新的技术支撑推动,完全能够长期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李克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