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30.06.2016  14:07
  进口食品来势汹涌,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昨天,笔者从宁波检验检疫局在北仑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半年,宁波口岸进口食品1.2万余批次,其中有240批次不合格食品被退运或作销毁处理,占了总批次的2%。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进口口岸,近年来宁波口岸进口食品数量出现较快增长。据宁波检验检疫局通报,2016年上半年,宁波口岸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增长15.6%,总金额达3.7亿美元。从贸易额看,列前5位的食品分别为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肉类、粮谷及制品类。进口食品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最高的是欧盟、东盟、新西兰、美国和阿根廷,累计进口额为2.5亿美元,占宁波口岸进口食品总额的67.4%。
  在进口量大增的同时,进口食品不合格问题也屡有发生。6月12日,宁波检验检疫局从一批来自印尼的威化饼干中检出大肠菌群值超标,随后给予销毁处理。早些时候,该局从企业进口的新西兰饮用天然泉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属于致病菌,人体摄入后会引起腹泻、发烧等症状。这是包装饮用水新国标实施后全国口岸首次从进口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据宁波检验检疫局通报,今年上半年,该局退运了29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合格食品,退运批次数居前5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和东盟。在退运、销毁的进口食品中,数量最多的是糕点饼干类、乳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以及酒类,占了退运、销毁总批次的62.9%。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朱惠君分析,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菌群等微生物超标,酒类、粮谷及制品类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等重金属或塑化剂、甲醇等非食用物质超标。日本输华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提供官方的产地证书。
  笔者从通气会上获悉,为降低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宁波检验检疫局正在构建“分类管理、企业主责、风险防控、全程追溯”为主要内容的进口食品检验监管新机制。目前,该局自主研发的进口食品风险管理系统已上线,对2010家进口食品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今年,该局计划对进口食品实施风险监测,对进口食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抽检,对宁波口岸进口肉类、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植物油等重点产品实施专项检查。
  针对进口食品暴露的安全问题,检验检疫部门呼吁,市民要增强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从正规合法渠道选购进口食品。(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 转载地址: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