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

10.07.2015  01:13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赵俊皓最近出名了,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今年的中考中,拿到了下沙经济开发区考生中的最高分,更多的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他,是一名韩国人。
  赵俊皓在杭实外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在这所学校度过了9年。“他6岁跟我们来中国,一开始一点中文都不会。这里的老师耐心地从汉语拼音开始一步步教他。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9年来,杭实外真的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在日前举行的杭实外第三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赵俊皓的父亲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表达着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和赵俊皓一起毕业的还有70余名学生,他们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杭实外打造“精品初中”五年来,至今已培养了三届初中毕业生,学校何以在短期内取得如此成就?全寄宿制背景下的“如数家珍”式育人文化是其中的关键。
  “要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家长把这样一些如花般绽放的可爱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和态度去回报他们?”杭实外执行董事叶赛乐动情地说,这就是学校提出要让所有教师时刻满怀着“如数家珍”般的喜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初衷。
  如数家珍,前提是教师要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走进杭实外的校园,每一处每一景都给人带来家的温馨感觉。教师书吧、学生书吧被精心布置成师生共读和交流的家园式空间。教室里除了其他学校教室都有的文具用品之外,还有卡通茶具、照片墙、盆栽和身高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大家庭。
  “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这里每位教师遵循的座右铭。学校初中部校长龚金根介绍说,这所学校的教师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们的教研已经走出了研究教材和课堂模式的阶段,转而走向研究学生,研讨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蔡风山是其中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学生们爱称他为“蔡哥”,因为课堂内外,他总是像哥哥一样陪伴着孩子,引领着孩子,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思考习惯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仅是会做几道难题,而是掌握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他们面对今后的学习才会有底气。”“蔡哥”说。总结起来,“蔡哥”的经典学习方法是用好两本笔记:一是课堂笔记,二是错题分析笔记。其中,错题分析笔记根据不同的年级,他也有不同的要求。初一他要求学生把错题订正好;初二他要求学生不仅仅订正好,还要分析错在哪里;到了初三,他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以上动作外,还要求列出此题所用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是什么,以及能否有变式和拓展。如此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这里的师生也结下了亦师亦友般的情谊。在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六位教师一一登台讲话,每位教师发言之前,学生们就簇拥而上和恩师深情拥抱,送上鲜花和一张张写满心意的卡片。